升旗山上的360度观景平台,山下即为乔治市与槟城海峡。

升旗山是英殖民在东南亚最古老的高原避暑胜地。尤其喜欢槟城升旗山冷冽的空气,天晴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天凉时,细雨飞舞,烟雾迷蒙。升旗山曾有过多个称谓:Government Hill(政府山,槟城总督别墅曾设在此地),Great Hill(大山,槟城最高地势,在早期地图和文献中出现),Signal Hill(信号山,曾为航海信号站重要坐标),The Hill(这座山,昔日英殖民常用这一简称来指代升旗山)等。

当今不同语言亦各有表述,英文称Penang Hill(槟榔山),马来文称Bukit Bendera(旗帜山),中文则称升旗山。1779年莱特(Francis Light)为英殖民占据了槟城,他选定槟岛东部(今乔治市)临海区率先开发,不久他发现槟岛中心最高地势的升旗山,1788年开辟一条从植物园瀑布通往升旗山顶的马道,1789年他毅然在山上建造总督别墅Bel Retiro(葡萄牙文"美丽幽居"之意)。

总督别墅位处升旗山最显赫的地点,即Flagstaff Hill(旗杆山之意)顶端,由两座覆盖茅草的大型洋房组成,并通过一条带顶的木板走廊相连,走廊两侧打开时,通风凉爽。在这座建筑的上方矗立著一根旗杆,作为灯塔或信号站使用,这也是升旗山地名的由来。周围的庭院经过部分修整成梯田,精心打理,并种植了各种异国植物,包括草莓和马铃薯。

话说升旗山尤其总督别墅,与清末保皇派康有为亦有关系。原来,康有为被慈禧太后通缉出逃海外,辗转到槟榔屿蛰居一段时日。1901 年9 月康有为避居总督署避暑山庄(即Bel Retiro),山庄位于槟榔屿山顶,适合观赏云气,俯瞰海岛。他迁居此后写下不少诗作,如《中秋夜梹榔屿绝顶英督别墅步月》:天风浩浩白云行,海气蒙蒙高屿横。绝顶楼台人独立,俯看下界月华生;又如《梹榔屿夜顶看云》:梹屿绝顶倚楼阁,高高上通逼天阙。俯视万丈乃至云,蓊蓊厚铺如海雪。

康有为笔下把升旗山山顶称为"绝顶",把Bel Retiro称为"美丽都",山下的总督署则称"大庇阁"。想来康有为表达对英殖民庇护的感激, 让他在槟榔屿获得暂时喘气的机会。康有为首次来槟榔屿,英殖民即让他在升旗山总督别墅住了三个月。康有为还有一首长诗写升旗山,前面两句云:"海山跨绝顶,楼阁瞰玲珑。牙旗舞十丈,缥缈飐虚空。"所谓牙旗,就是总督别墅的旗杆了。

19世纪末法国摄影师拍下的升旗山总督别墅,1901年清末保皇派大臣康有为曾避居于此三个月。
19世纪末法国摄影师拍下的升旗山总督别墅,1901年清末保皇派大臣康有为曾避居于此三个月。

那时候升旗山当然还没有缆车,上山都得骑马,建筑材料想必靠人力搬上升旗山,过程之艰辛难以想象。Flagstaff Hill属升旗山开发最完善之山峰,究其实Penang Hill乃多座山峰的统称。莱特最先建造的并非总督官邸,而是在草莓山(Strawberry Hill)的一间别墅,他还从英国老家Suffolk带来草莓与苹果品种栽植。草莓山即今缆车终点后方不远,现称David Brown's山顶花园餐厅。

升旗山之旗杆即设在总督官邸外。由于低地的酷热和疟疾的威胁,升旗山成为英殖民高官的避暑胜地,早在1924年缆车建造之前,山顶已建造不少别墅供政府官员与军方人员住用。升旗山别墅群是带著浓郁殖民风的存在,1803年再建成一座Convalescent Bungalow(疗养别墅),专门为英殖民高官提供休养康复,数年前槟城政府宣布把疗养别墅改造成250至300间客房的经济酒店。说来讽刺,对疟疾深感恐惧的莱特,最终1794年仍死于疟疾!

好了,建造缆车之前,英殖民官员又是如何上山享受凉爽空气的呢?原来,升旗山已辟有一条马径,上山唯一方式是徒步、骑马。根据S. Robert Aiken的Early Penang Hill Station,尽管这条山路陡峭而崎岖,小型的苏门答腊马却能稳妥攀登。然而,女士则会乘坐唤作 "轿椅"(sedan chair)或称"桥抬"(dooly)的一种轿子,即由四至八名桥夫抬著的轿椅上山,脚程约莫两三个小时。

至今升旗山仍存留52间别墅,每一间别墅都有独特的故事,笔者印象至深是克拉格(The Crag)的凄迷与荒凉。首次叩访这座"峭壁"酒店,犹记得是微风细雨,带著一点寻幽探秘的心情,走过入口处一段颤颤颠颠的小桥,终于在雨中和The Crag相遇。可惜,无人看顾、任由风吹雨打的克拉格,当时犹为一副残颓凄凉,老宅残的残、败的败、破的破,处处尽是断壁残墙、碎瓦颓垣,我们上主楼参观时,还真的是步步惊心,唯恐大步一点就会踏空倒塌。

克拉格原先也是一间休养别墅,直至1880年代由亚美尼亚人(Armenian)接手并改成酒店,1925年售予马来亚联邦铁道局,二战时被日军作为囚禁英军战俘之处。战后重新开业,克拉格失去昔日光彩,终在1954年停业,随即租借给国际学校Uplands约22年。不过,克拉格浓郁的殖民风氛围吸引了国际影业的注意,1992年法国巨星Catherine Deneuve主演的Indochine(印度支那)在此取景,2015年英国电视剧Indian Summers(印度之夏)亦在此拍摄。
2015年英国电视剧《印度之夏》在升旗山取景,背景便是粉刷一新的The Crag酒店。
2015年英国电视剧《印度之夏》在升旗山取景,背景便是粉刷一新的The Crag酒店。

在升旗山山顶拥有一座别墅,无疑是炫耀财富与地位的最佳象征,然而英殖民洋人的优越感作祟,不让其他亚洲裔富商在最高处兴建别墅。当时的华裔大头家无奈妥协,选择在山顶之下不远处建造别墅。话虽如此,纵然受到洋人的歧视,多数大头家为迎合英殖民政府,把自己建造的别墅都取了非常西式的名称。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陆秋泰,他的别墅即称Mont Sejour(法文度假山之意),陆秋泰是知名矿家陆秋杰的弟弟,在槟城有一条秋泰路(Jalan Chow Thye),吉隆坡亦有一条秋泰巷。再如暹罗大亨,也是暹罗橡胶之父的许心美,他在升旗山建造的别墅称Fairmont(优美山之意),还有戏院大亨Khoo Heng Pan的别墅Grace Dieu(法文上帝恩典之意),以及一位来自Larut(今太平)的矿家Tye Poh Soon建造的别墅Dolce Domum(拉丁文温馨之家),即今Hickory别墅酒店。

然而至少有两位大头家仍以中文命名他们的别墅,其一为槟城殷商邱善佑的长城别墅(The Great Wall),这座住宅是以围绕别墅的巨大挡土墙命名;其二为槟城甘蔗及橡胶大王连瑞利的"连瑞利别墅"(Heah Swee Lee Bungalow),他在威省武吉淡汶(Bukit Tambun)也建有连瑞利大宅。

英殖民留下的四座高山避暑胜地,总是流传奇奇怪怪的灵异事件,"The Great Hill"作者沈宏俊(Enzo Sim)提及,升旗山一些老别墅,白色粉末状物质总会反复出现在墙壁和地板上,起初大家都认为是超自然现象,后来真相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这些别墅在二战时期曾被日军作为储存仓库,存放食盐、面粉和糖等物资,多年过去这些残留物质依然渗透出来,才形成这种奇异现象。

很多朋友以为升旗山纯属英殖民的避暑胜地,究其实升旗山最初功能是战略性军事观察哨。在18世纪末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军在山上派驻哨兵,负责监视来自远东的法国海军动向,以防止其对槟城,时称"威尔斯王子岛"(Prince of Wales Island)的安全构成威胁。

20世纪初洋人乘坐由至少四人扛抬的“轿椅”上升旗山,脚程约莫两三个小时。
20世纪初洋人乘坐由至少四人扛抬的“轿椅”上升旗山,脚程约莫两三个小时。


 

雷子健

资深前报人,已出版历史纪实《谁杀了钦差大臣》、《谁救了手雷女郎》,以及地方小史《爱新村:雪州华人新村的美丽与哀愁》、《爱渔村:地图上失落的 海平线》等十多本作品,本专栏亦已结集为《地名采风录:一方水土一段古》。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