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月是穆斯林神圣的月份,是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之一,其核心精神在于自我克制与净化心灵。通过白天禁食,穆斯林体验贫困者的艰辛,从而激发慈悲之心,更愿意施舍和帮助他人。此外,斋戒月也强调忍耐、宽恕与社会和谐。

近日,国内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似乎偏离了这一初衷。新山一名中年巫裔男子因不满华裔青年在斋戒月白天进食,化身为正义魔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动手打人。

让人纳闷的是,私自打人本来就是一个直截了当违法的行为,希望总检察署能秉公办理。马来西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犯了法就应该受到制裁,不管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姑息养奸的借口。

宗教都是引人向上向善,暴力举措与宗教倡议的自律与慈悲背道而驰,更何况非穆斯林并无义务斋戒。在多元社会里,尊重他人与保持中庸之道是维护多元不可或缺的元素。偏偏有些人就喜欢打著宗教旗号,对他人的日常生活指指点点。

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府的规定引发争议。吉兰丹州政府要求所有超市、快餐店和便利店在开斋节首日停业,登嘉楼州政府则禁止斋戒月最后10日的街头音乐表演。这些政策虽旨在尊重穆斯林员工的节日需求,但若过度执行,可能对非穆斯林的生活和商业活动造成不便。

国家宪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在政策制定的层面中,州政府有必要平衡各方权益,避免让某一群体的习俗成为对他人的强制要求。伊党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伊党的伊斯兰政策不会侵蚀非穆斯林的权益,也不会影响非穆斯林的生活。口说一套,做却是另外一套,怎么叫人信服呢?伊党诸君似乎忘了真正的和谐,应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的妥协。

另一个闹得沸沸扬扬的风波则是吉隆坡百年兴都庙因让路清真寺而面临拆迁,尽管当局承诺协调搬迁,但仍引起兴都教徒的担忧。宗教场所的搬迁涉及信徒的情感与信仰,任何决策都应通过透明协商,确保各方的宗教自由不受侵犯。

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是宝贵的资产,国人应以善意和理解取代偏见与强制,共同维护这个国家的多元与和谐。

陈仁杰

90后,毕业自马来亚大学环境工程系,现为大学研究助理。闲来无事喜欢思考人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