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其《2024年报》中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有超过六成的国人无法在紧急情况下拿出1000令吉的现金应急,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国人财务储备的薄弱,也突显了当前社会对财务管理的普遍看法和态度。​

根据国行的调查,61%的马来西亚人表示无法在紧急情况下拿出1000令吉的现金应急,这一比例较2021年的47%显著上升。这数据表明,尽管经济在复苏,但许多家庭的财务状况并未同步改善。​此外,只有37%的民众能够在收入中断的情况下维持至少三个月的生活开销,这显示出大多数家庭缺乏足够的应急储蓄。​

为什么有些人或家庭会没有存款的问题?很多时候可能我们以为没有存款纯粹是理财不当或者是奢侈生活导致,但其实很多中下阶层会面对零存款的原因,不只是”花得多、赚得少”,还有是一些家庭是根本是入不敷出。

笔者的友人B,与太太两人收入加起来有过万,但在吉隆坡生活,养育两个孩子,B曾把一个月的固定开销写下来,发现每个月单单是房贷车贷保险孩子学费生活费,就已经去了七七八八的收入,加上要供养乡下的双边两父母,生活的却是需要过得非常节俭,才勉强可以存下几百,有时一家四口一趟出门吃个堂食就一百多,一个月几次都难于承担开销。

收入不足勉强糊口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马来西亚,一部分人收入偏低,生活成本却不断上升,房租、交通、孩子教育、老人医药费,当生活开销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自然就难以存下钱,很多人都感叹,不是不想存,是根本”没有多的可以存”。

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活在”今朝有酒今朝醉”,觉得钱是赚来花的,”活在当下”比”为将来打算”更重要,即使收入不理想,也要让生活过得精致,你会发现有些打工族收入可能只能供myvi, 却硬要让自己拥有一辆vios, 这些人不太重视储蓄、预算、规划,只追求眼前的快乐,这种观念在年轻群体或月光族中尤为普遍。

而有些人原本是有存款的,但常常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事情,如家人生病、被裁员、意外开销等,短时间内耗尽积蓄,回到零起点,因此无论你的薪水多少,建立”应急基金”是非常必要。

建立”应急基金”,是理财中最基础同时是最重要的一环,其主要是为了保护你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稳定,或者让你不至于需要去低头借钱过难关。这笔钱,是预防生活上的”突发万一”,比如说失业、生病,有了这笔储备金,你就不会在慌乱中被迫借债,也让自己活得比较有尊严。

那么,这笔应急基金该准备多少?一般建议,是至少存下三到六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这笔”底气”,可以是一家人的,也可以是个人的,以一个每月生活支出为3000元的人来说,应急基金的目标就是9000元上下,虽然数目不小,但它不需要一次存好,而是可以慢慢累积。

我们常常会高估了自己理财的自律,低估了”日常琐事”对存款目标的干扰。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设定一个自动转账的机制,在发薪日当天,银行自动将一笔固定金额从主账户转入储蓄账户。

让自己有存款,是为你的生活兜底,应急基金所带来的,不只是数字上的保障,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底气,让你可以从容地面对风雨,为自己筑好了一道财务的防线。
 

林艾萱

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