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于2025年3月6日至9日所委托的民调数据,美国民主党的支持度跌至有记录以来新低。在受访的民众中,仅有29%对该党具有好感(favourable),过半以上的54%则表达了他们对该党的负面反应。在去年底刚落幕的美国总统与国会大选中,该党在全国的得票率分别为48.3%与47.8%的选票。这也表示在不到半年前把票投给民主党的选民中,仅剩约六成仍对该党有正面的反应。
民主党在2020年从特朗普的手中重夺回总统宝座后,并未善用四年的执政时间来有效推动治理,使得拜登总统在后期的满意度惨不忍睹。尽管如此,该党在总统初选时并没有重要的领袖出来阻拦拜登续任总统,却在接近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荒谬的逼宫戏码,在选前短短的几个月内犯下临阵易将的大忌。临时被拱上马的贺锦丽虽然在年龄与性别上具有优势,但是在经验上略逊一筹,最终无法为民主党延续执政香火,让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
民主党在2008年总统大选时创下历史,选出首位非裔领袖担任美国总统。这也是该党最风光的时刻。奥巴马在该次选举不仅以压倒性的胜利姿态当选,更因为衣尾效应(coattail effect)带领民主党大扫国会两院的议席。随后,该党在施政与政策上逐渐走向强调俗称DEI的多元、平等与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路线。同一时间,共和党领袖在社会价值、移民等政策上也日趋走向保守,使得美国政党政治面临越来越极化的现象。
近十年来,民主党因在历次大小选举皆获得女性、少数族裔、性少数群体的大力支持,因此该党在立法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把包容多元群体的概念纳入议程,这也使得强调多元身份认同的概念在美国政治更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正是民主党过于强调多元性的理念,使得该党慢慢地与越来越多的美国一般民众出现距离感。同时,美国选举在版图上也呈现出“红州越红,蓝州越蓝”的现象。
在民主党过于强调多元性与包容社会的同时,实际上经济问题仍然是美国一般民众最关心的议题。另一边厢,保守的共和党也开始炒作右翼民粹课题。在奥巴马执政后期,特朗普异军突起,在2016年年初的共和党初选时过五关斩六将,当时被视为大热人选的佛州前州长杰布·布什(Jeb Bush)、德州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皆被击败。特朗普以另类的民生课题激起了许多被遗忘群体的意志,当时更以重开矿场的口号在一个已没落的市镇得到巨大的支持,而该地也因此受到全国关注。他让遭受挫败的群体,又燃起了复兴的希望。“让美国再次强大”的口号也在这个时候激起他们的热情。
实际上,民主党也和许多民主国家中强调多元与包容、人权价值的左派政党陷入类似的困境。他们在要求社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并对其展现更大的包容性时,大意地(并非蓄意地)忽略了一般老板姓要如何面对高物价和稳定三餐的课题。同一时间,排他性的右翼民粹崛起,将“他者”视为敌人,并责怪其掠夺了一般人的机会,外来移民就在这时便成为众矢之的。恰恰好地,后者正是经常被调侃为“左胶”所关注并要求民众提供包容的群体。特朗普的赶走外来移民、在边境修建高墙的荒谬口号,正好成为排外者所期盼的领导人。
民主党在对社会不断灌输政治正确的论述时,也同时失去了民众关注温饱问题的舆论主导权。最后,民粹右翼政党也正好将这些经济问题成为其武器,并抨击民主党等“左胶”过于重视包容性课题而忽略人民所重视的经济课题,最终控制经济话语权,最终决定了民粹政党的崛起。德国的另类选择党、法国的国民阵线在近一年雀跃猛进,共和党则脱离中间政治光谱而一再往右移动。民主党在失去经济话语权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将会步入自我探索的痛苦期。
近期,民主党也面临多事之秋的窘境。该党虽然在2024年国会选举时将参议院多数党的地位拱手让出,但其47个席位仍掌有议事阻扰(filibuster)的权力。在讨论有关短期开支法案时,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再度面临停摆的状况,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与另10名该党议员同意共和党的动议,以取消民主党议员所提出的议事阻扰,最终让该法案因为共和党的人数优势以54票对46票通过。
民主党的建议在该法案中完全没被纳入考量,但是舒默表示若让政府停摆则会让状况更糟。这也震怒了该党极左与自由派的议员,并试图扳倒他作为少数党领袖的地位。回到以上所提及的民调,57%的民主党支持者认为与其与共和党合作寻找对策,该党应该更强硬地停止共和党的议程。这也表示两党极化的现象,也使得支持者不再相信寻找共识的努力,反倒应是完全制止敌对政党的政策。
未来要何去何从?这是民主党在自我探索时最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高达半数的民主党支持者仍未知该党在朝向不正确的方向前进。究竟须要以民众的利益为优先而选择就特朗普政府与其控制的国会俯首称臣,又或是透过冲突来突显共和党治理的失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民主党先要问自己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要夺回重要议题的话语权,同时避免政党的方向越走越左而与大多数民众脱节。当这个条件确立后,民主党方有条件赢回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并以2026年中期选举作为试金石找回清楚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