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来西亚的成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心灵成长课程,商业激励课程,股票投资课程充斥著市场,甚至泛滥。无论讲师背景如何,只要您敢站上讲台、敢招生,便能吸引大批学员,于是你会看到20多岁的小伙子成为了股神大师,而他这辈子可能都还没经历过股市的"黑天鹅"。

一般上这类课程通常以免费入门的形式吸引人群,例如短短一小时的简介课,让学员初步了解所谓的心灵成长或商业模式。然而,真正核心的内容则隐藏在后续的进阶课程之中,而这些课程的费用往往高得惊人,可能是五位数,甚至要进阶到更深一层也有六位数的价格。

付费学习本是理所当然,天公地道,然而价值五六位数的课程,内容可能是东拼西凑而来的资料,甚至充斥著夸大的承诺和华而不实的激励口号。曾有朋友参加一名来自中国的网红导师课程,该导师活跃于小红书和抖音,广告铺天盖地,主打"女性如何超越自我", 这位导师来到马来西亚开的激励课程,短短的几天课程都是四五位数起跳。

如果你是在线上免费获取这些信息,让自己偶尔激励一下,推动自己一把,把导师当成偶像,个人觉得是无可厚非;但这些网红来到马来西亚,便摇身一变,以天价授课。据前往的朋友描述,课程的氛围极具压迫性,每一堂课结束后,都会迎来一轮更高阶课程的销售环节,而如果跟导师拍照后,更是直接"被人"引导至签单区,组长们采用轰炸式洗脑,团队成员彼此激励,这种PUA的氛围下是很难让人拒绝。

过后你会看到在社交媒体上,许多女性,尤其是全职妈妈,纷纷分享自己如何为了参加课程而刷卡借钱,只为期待课程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导师在自己国家可能鲜有人问津,却在马来西亚成功塑造了"神师"形象,甚至赚了不少钱。

为什么马来西亚人特别热衷于成长课程?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瓶颈,渴望在人生中取得突破,但缺乏清晰的方向甚至是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这些短时间的激励课程,成为了他们的浮木,渴望在上了几天后就能蜕变人生。

这些课程是精准捕捉了现代人的心理弱点,现在的职场人士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渴望快速提升;全职妈妈在家庭与自我价值之间挣扎,寻求突破;年轻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急需人生指引,于是成长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和营销策略,将普通讲师包装成"人生导师",将东拼西凑的内容美化为"成功秘诀",让人相信只要支付一笔学费,就能获得成功。

实际上,这些课程可能真的会让你取得"突破",那就是荷包"突然破"。我们需要了解,真正的成长并不取决于某一堂昂贵的课程,而是源于持续的学习与实践,在上课之前,应当学会辨别,避免陷入无止境的付费上课循环。

你可以学习成长,可以去上有背景有实力的讲师课程,但千万别陷入这股"成长"风潮,毫无头绪地不断报名上课,最终迷失在一场又一场的昂贵讲座中。真正的成长,不仅仅依赖课程,而是来自日常的思考、实践与经验积累。学会独立判断,筛选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才是成长的正确路径,要记得,理性与警惕比一时的激情上课,永远更为重要。
 

林艾萱

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