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前后的时代喜欢听Beyond因为三子的音乐又愤怒又前卫,除了黄伟文和夕爷助阵的歌词让我眼前一亮之外,另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人肯定是李焯雄。网路资料还不多的时代,常常在想这是哪里的高人,歌词竟然写出我内心说话,例如:“世界布满铁銹/蓦然疲倦透/偏偏珍惜的不懂占有/而未来消失不再有/跟你告别后/绚烂过/没以后/星掠过”(然后);“忘记你说你会继续/还是要结束/分开时只管哭/我是否太迷糊/你是否仍在乎”(缓慢)。
Beyond歌迷都知道,〈缓慢〉是广东歌〈冷雨夜〉的华语版。但是歌有歌的命,台湾乃至于其他地区的听众都以为〈缓慢〉是由林晓培原唱的歌。但李焯雄(Francis Lee)笔下的词的张力才是重点,听在不同听众的耳中,感受不尽相同,可以是你我他的故事。
拜读完了Francis的《同名同姓的人》,我自己的解读是,他笔下的文章,无论是词或诗、散文或短文,必定有哪些角度与观点正好切中每一个人心中比较重要的感受。
除非真的有谁是没有感受的话。但是说话不要去得太尽,听方识钦医师说,若然遇到自闭倾向(亚斯伯格症?偏才特征?)的人,他们真的会把其他任何个人当作是冰箱或摩托车。
以一个文字人的角度来看,我只能说真的服了他,任何形式的文章都难不倒他细腻的一支笔。或者说他有好几支笔,两度赢得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的实力,原来不只是框限在歌词,听说他还有写小说。若说谁的文字功力跟他相似,我想到许常德。若说坐在家里沙发通宵聊古文,我只想到夕爷,或者蔡澜。我没有喜欢中文喜欢到那个程度,大学时期觉得“中文看太多很难呼吸”,于是跑到英语系磨练英文写作,整天国学不国学的,还是饶了我吧。
以为Francis是很文绉绉的书生?其实他笔下也写了不少跟他在两岸三地生活中与朋友(书友?咖啡友?)互动的点滴。他很喜爱的作者张爱玲跟他前后相隔好多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很明显他写作相当受张爱玲启发。我自己也曾经蛮喜欢张爱玲的作品,毕业后借书给朋友阅读没有拿回来也没有觉得可惜,那个心境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有必要纠结于过去。
受到古文与现代文熏陶的写作人身兼多职,写文之馀还是音乐制作人、唱片企宣统筹,我一直都觉得是Francis与填词人同侪最厉害的地方。知道前人怎么写,然后在当代商业社会知道应该写什么才能让文字产生商业价值、接触更多人,其实都是文字人在copywriting这行业中的最高指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