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必须是超年龄的才有意思。也就是说你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要读中学生看的书,甚至可以读高中一、二年级看的书,只有这样看,这些书才能和人建立最直接的关系。如果整个幼儿园的孩子都在看一本童话,你也是其中之一,那你只不过是同类中的一个,只不过是读了书而已,对你的成长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句话是我某次阅读梁晓声的书自己记下的读书笔记。

励志类、成功学、管理学、鸡汤类书籍、财富管理等等都算不上是好书。好书的定义是:提供智识、思想和独到的见地。好书是那些能对一生的智识成长产生正面影响的书籍。好书能提供你新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对人性和情感有深入解剖,对时代有感受力的作品,这类书籍往往是人文类书籍而不是让你增进某种技能的书籍。人文类书籍不仅提供你另一个观看世界的视角,也同时让你有能力进行不一样的思考,也就是所谓的创意思考。

助转换视角

我们都需要指路人,或说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对某个领域不熟悉又想深入探索,把某本书或某个写作人当成指标,就能从这里把眼光顺势拉进去(下去)。如果有一条线是自己兴趣的,一直往下关注,也同时留意相关领域别人正在聊什么,提出哪些新的意见或批判了什么,总有一天会触类旁通。

有些时候,看书并不是为了寻求答案,而是透过看书看见更大的世界,发展对差异更大的包容力和同理心。习惯用自己本来就熟悉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就会产生隔阂,对很多正在发生的事物不解。看人文类书籍能帮助你转换视角或转换脑袋,当不再惯性的只从既定印象出发看待事物,脑袋会变得更灵活思想也会变得更开阔。

人们喜欢对财富高谈阔论,对往事唏嘘感叹,对小道消息趋之若鹜,对名人大事件侃侃而谈。但是从来没有人,想知道这些事件背后的理论和起因,更没有人会静下心来,拿本书慢慢研究。

知识的体系

很多认为读书无用的人觉得经验才是帮助一个人成功的最佳工具,但是,在这世上没有经验的人是没有的,你只要活著,你就会有经历,有经历,你就会有经验。所以,只读书没有经验的人是没有的,但是,只有经验不读书的人确实是有的,还不少。书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梳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并不是经验所能代替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是片面的、成点状的,你可能会因为一两次经历而顿悟出一两个弥足珍贵的道理,但很快,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激动了一两天,你马上就忘却了,以前该怎样还是怎样。原因在于,他们只是你脑海中零散的存在,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著你,形成你的信仰。而书籍给你的是系统的知识归类和梳理,他将所有的点连成一个面,进行系统的归纳。

《荀子·儒效》:“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阅读能让一个人超越年龄的保有自身魅力,阅读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这个人的情商。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是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读书的问题。很多把持著“读书无用论”的人,都是本身不读书的,或者读了书压根就没读懂的。你不怎么读书,大谈特谈“读书有没有用”,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笑的事情。

林彦杞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