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雄辩滔滔总比言辞笨拙来得优势,在争论性议题上,“好辩才”仿佛就是决定胜负关键。当然,善用辞令者,总能把陷于模糊状态的事情,说得煞有其事,如果在描述过程中添加些许娱乐性,再加上一丁点的幽默感,可教听者心旷神怡,可信度也大大增加。

反之,不善辞令者则较为吃亏,即使有心把事情说清楚,道明白,却往往陷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词不达意,让人心生疑问的情况也居多。

然而,是否所有事情,都能依靠“辩才”来厘清,而所谓的真相,又是不是单纯的结论,能通过滔滔不绝,让真相水落石出?想吧!这在很多人的眼中,也是一道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没有答案作为依归。

既然如此,要整理出一个事实真相,我们能单靠片面之词,道听涂说,或者风闻言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如台湾电视剧《包青天》式的独断专行的程式断案,将很难找出“真相”。

翻开宋代著名提点刑狱司宋慈的《洗冤集录》辟头第一句就提到“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法中所以通差今佐理掾者,谨之至也”。其文中大意指出的,案件以人命案为最大,人命关天的事情,需要从检验中翻覆寻找线索和证据的重要性,断案要在重复思考中,把环环相扣的案情和实据逐一验证,才是寻找案情的硬道理。

记者采访需求证

宋慈的说话,切切实实把“断案”的关键讯息,言简意赅的告诉了后世人,风闻言事,以讹传讹,终究不能找出事实“真相”,倘若,加诸上有心人制做的“传闻证供”,问题将会越加复杂,真相就更难彰显了。

犹记得,笔者初踏进新闻采访线时,有一名资深的报人,曾经和我分享了一段谈话,其意如下:新闻只是一个故事的部分事实,它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所以,记者在采访线上需要懂得求证,即使是事实的一部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我们将有可能成为造谣者的帮凶,模糊了焦点,使事情复杂化。

互联网当道的年代,这名报界前辈给予笔者的忠告,在速食文化当道下,仿似已经不合时宜,而很多事情的事实真相,也变得扑朔迷离,其成因莫过于“读者是非莫问”的态度所致。

特别在政客遍野的时代“谣言止于智者”也越见模糊,是非曲直,往往在众说纷纭中成为真相,实物证据变得可有可无,这是时代过渡期的一种悲哀,惟值得高兴的是,盲目信奉谣言的社会风气,在近年间起了正面变化,随“空穴来风”而闻声起舞的民众,已有转向实事求是之势,对社会重新建立“务实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而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求取事情真相的硬道理。

李的洺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