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导演周青元执导的《Ola Bola》票房大好,在网络上也掀起讨论,但主要的争论是被指“窜改历史”,把大赛中直闯龙门,射入一球的沙巴华裔球员James Wong改成巫裔。

笔者同意,电影是虚构的故事,就像小说一样。不过电影虽是虚构,但制作公司为了票房,也会刻意模仿当时的情境,使观众相信他们看的是虚假的故事,但又有真实的反映,否则,如何能感动/激动千千万万观众呢?

最近的贺岁片,如《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有更早之前的《大闹天宫》都是改编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但又加入了新的元素。但万变不离其宗,虚构的电影还是建立在原本的著作之上的,将剧情改编无可厚非,但改得好不好,能不能打动观众,或是观众看了不爽,或是其他反应,就不一定能有共识。

某些小说或电影打著“本片纯属虚构”,但内容却有所指,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小说或电影过后引发群众不快的事也常有,包括佛教组织就曾经对一部虚构电影严厉批评,甚要求禁映。

美国以基督为主题的电影也曾引起抗议,中东伊斯兰世界就更不用说了。虚构的电影照样出事,小说和漫画也一样。

巴黎的一本政治漫画周刊不就因为“讽刺先知”遭致血洗,多人惨死?它的漫画当然也是虚构的。笔者不同意这种残暴和不文明的手法,也尊重创作人的自由,但如果完全不考虑当时的社会情况,很可能招来不必要的横祸。

作者恐踢到铁板

此外,大马漫画家画了一些令领袖不高兴的题材,尽管是虚构的也会惹麻烦。可见,一句“纯属虚构”只能当成制作公司的免责声明,对一般无权无势的小民有用,但遇到政治大咖就未必过得了关,甚至还会踢到铁板,令制作人和公司蒙上严重的损失。

本地电影《新村》被政治人物指为“美化马来亚共产党”,可是,它不过是个虚构的故事。而且还遭到禁映,投资者血本无归。反之,另一部歌颂巫统领袖,但涉及诽谤行动党领袖林吉祥的马来影片《Tanda Putera》,马来观众和华人观众反应就很不同。

就这部电影来说,你可说这不过是“虚构的故事”,但编导制作人却希望你相信“它是真的”。连官方都在乡村放映以便争取选票,甚至吹捧为“爱国电影”。但它们引发了不同的反应,就证明了“虚构的故事”后面的社会心理非常复杂。

回到电影《Ola Bola》的讨论,这部励志影片拍得不错,编导希望唤起人们对大马足球队的美好回忆,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马国家足球队。但是,为了电影市场,必需“政治正确”,把攻入致胜一球者改为马来人也不奇怪。电影公司投资本片,不是为了娱乐观众,而是赚钱。

总之,这不是一部华人电影,而是1 Malaysia电影。简单来说,就是在各大民族,尤其是马来人票房考虑下,所制作的一个“虚构故事”。

在很多人的理解当中,马来人是这国家的主人,华人和印度人是配角(否则为何有土著/非土著政策?)。因此,电影中攻入致胜一球者如果是华人,马来市场肯定打了折扣;相反的,如果攻入致胜一球者如果是马来人,华人观众大多没有反应,只要它感动了观众,票房和评价就过关了。尤其现在的电影观众多为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他们对大马足球的辉煌史大都一知半解,只要电影让人看了开心就行了,没有人太介意谁攻入致胜一球。反正电影是虚构的。

临门一脚走了样

相反的,中老年观众不少都是当年的大马球迷,以他们丰富的人生和社会经验,当然明白电影是虚构的,但也明白“虚中有实”,华人在过去的大马足运当中不可或缺,黄金时代的国家队队长更是著名亚洲最佳后卫苏进安。

他们看《Ola Bola》就不可能与年青的观众一样全无反应,只要欢喜就好。因为这部影片想利用大马足球辉煌史来卖钱,却在临门一脚走了调,以便取悦更多的马来观众。

电影不只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盘生意,充满各种计算。没有一个电影公司老板希望自已亏钱,肯定是不变的道理。明乎此,也就明白故事的设计和电影的拍摄最后还是由市场和票房说了算。

在大马华人为《Ola Bola》里谁攻进一球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许,电影公司和制作人正看著火红的票房,露出满意的笑容,举起手中的美酒干杯。

吴镇康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