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诗家认为如果想获得读者欣赏传统古典诗词,作为传统诗词的现代创作者,必须不断提升古典诗词的创作水平,在内容与技巧方面有创新的表现,把可读性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这位诗家的观点,正是我本人于2012年6月23日在新加坡举行第11届全球汉诗大会所提呈的论文:现代近体诗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探讨:如何落实继承与发展策略方案。

当中所说:所谓近体诗(唐诗)创作的继承,主要是培养近体诗创作人才。我认为:要发展近体诗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流,则需要提升近体诗创作的艺术,如全球汉诗大会研讨的主题目标:达到将“尊古”和“不泥古”统一起来,不致于因“尊古”而复古;亦不应因“创新”而弃古。只有这样,才能让诗词在当代发扬光大,甚至可能成为未来主流。我们具体应该做到“三新”和“一忌”,即构思(包括立意)新,意境新,语词新;忌泥古。

求正容变

“尊古”和“不泥古”就是“求正容变”。

在近体诗的创作过程中,求正是要求作者依据近体诗的基本格律写作,即所谓每篇有定句,每句有定字,每字有定声,押韵有定位,律诗有定对。这包括避犯出韵、孤平和三平调,讲究对仗,力避失对和失粘,同时避免字义重复、雷同和合掌。

求正是近体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依照“正体”创作固然好,但为了抒情达意,不以辞害意,“变格”是应该允许的。在《唐诗三百首》的绝句和律诗当中,有不少名篇是变格近体诗,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其中一些“容变”的例子。

在押韵方面,近体诗不必局限于用平水韵押韵。由于现代汉语语音与平水韵的平仄声韵,尤其是入声字,已产生很多的变化,同字异声已有不少的例子,故创作近体诗,在押韵方面,如中华诗词学会所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建议,可让初学者选择《平水韵》或《中华新韵:十四韵》押韵,成为发展近体诗的一个新契机。这两种韵谱,拙著《近体诗鉴赏与创作艺术》皆在附录有韵谱提供采用。初学者亦可考虑用2005年出版的《中华实用诗韵·十四韵》押韵。

此外,律诗讲究对仗,如能够做到“工对”固然最好,但在“容变”的原则下,适当的“宽对”也应该被允许的。

“求正”是近体诗创作的继承,而“容变”是近体诗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正如中国诗论家马凯先生(现已贵为国家副总理)所说:“不求正,格律诗就不复存在;不容变,格律诗就不能发展。”求正容变不应只限近体诗的发展,也应该包括其他诗体并存,各展其长,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使中华诗歌百花齐放。

近体诗创作继承策略

近体诗的继承、普及和发展有赖于诗社的策划举办近体诗研讨会,由资深的诗家讲授“近体诗入门”的课程。

马来西亚霹雳州的怡保山城诗社,在策划推动近体诗的继承与发展的目标都有作了不少的努力。

2011年中,霹雳州政府非回教事务局与国民型中学联办诗词讲座,邀请我主讲“近体诗鉴赏与创作艺术”。当时,觉得能够把唐诗的鉴赏和创作的技巧推广到各中学去,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讲座会在三德中学讲堂如期举行,各校师生挤满一堂,反应极佳。过后,我反思讲课的效果,觉得所准备的讲义,只是纲要,参与的学员亟需一部有关近体诗鉴赏与创作艺术之类的书,作为日后鉴赏和写作近体诗的参考。拙著《近体诗鉴赏与创作艺术》就是在这种情况和需求下而出版。

而大马至今仍鲜少有一部专门为初学者编写有关鉴赏和作近体诗的参考书。我认为要写一首可读性且令人欣赏的近体诗,有关的作者必须先懂得鉴赏才行。不懂得鉴赏一首诗的好坏,自然也不会写出一首值得鉴赏的近体诗。

近体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复杂,要使初学者作近体诗需有一套简易的方法,不须背诵多种的平仄格式,便可“我写我口”,即能够作出绝句和近体古诗;然后,掌握对仗的格律,当然也可以更上一层楼作律诗了;这一套作近体诗的简易方法在拙著《近体诗鉴赏与创作艺术》已有介绍。而意想不到,拙著出版不久竟获得不少爱好古典诗的人士订购,国内海外大专图书馆竞相搜集珍藏,包括拉曼大学《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目前经售出接近两千册,将在近期修订再版。

古典诗词并不是晦涩难懂;试看看流传至今的唐宋诗,甚至近代毛泽东所写的诗词,有哪一首是晦涩难懂呢?

我的浅见:把所写的晦涩难懂的古典诗作注解,或用浅白的语体方式来译述诗作的内容,效果并不很彰显,也非是可使读者轻易地融入诗中最好的方法。

诗只可体会,不可言传。把诗翻译成白话散文,已破坏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使读者不能通过形象思维去联想吟诵,更不用说感动和共鸣了,能使读者吟诵共鸣的诗是不需用深奥难懂冷僻的典故来写。

记得当年我随同作协到河西交流,写下《丝路风情》26首,都没有像“枉有诗情瓜瓞绵”的那类晦涩难懂冷僻典故的诗句,但却在中国诗坛却引起千层浪,竟有江南江北超过百位诗家共鸣,依韵唱和。

有一位诗家竟写了三叠《丝路风情》,共78首来与我唱和。他们所写的和章也一样浅白简明,没有一句是晦涩难懂的。

大马的《中文文学大系》不收古典诗词是无可厚非的。试问我们是否已有大马古典诗词作者的资料吗?如有,有多少位作家作品有资格跻入《中文文学大系》里?

古典诗词如要跻身现代文学创作行列,首先是古典诗词的作者必须创作有流传价值作品。我们山城诗社刻在努力搜集前辈的瑶章及山城诗社的创立发展的资料,以编辑一部《山城诗社诗人专辑》。大马诗总也计划通过全国各诗社协助,编撰一部《大马古典诗人专辑》藉以提升古典诗词文学的地位。

古典诗词的承传发展的策略方案,一方面是需要大马诗词家创作可读性而能引起广大的读者共鸣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有赖于我们进入校园,为师生和师范学院学员主办古典诗词创作工作坊,培养古典诗词的写作人才,拿著余薪传火,希望把古典诗词传承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山城诗社成立的宗旨,也是大马诗总和属下诗社的期望。

莫顺生

新纪元学院教育系学术顾问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