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连假,台湾的新闻免不了塞车、烤肉与月饼热量,今年又多台风天兔搅局,各家媒体都在关注能否赏月。这是阖家团聚的节日,即便节日气氛愈趋淡薄,应景的吃喝玩乐仍不稍减。

并非每个人都能安心度假,无论是关厂工人、被拆迁的住户或受到不当迫害而导致伤亡者,他们的家庭必是乌云笼罩,更甚者家破人亡。以残暴的手段行建设之事,让“民主”、“进步”、“自由”都蒙上阴影。更别说房价飙涨,居住大不易,“家”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而今却成为遥不可及的所在。

传统文化安土重迁,我父母一生都居住在南投,每到台中、台北,总是来去匆匆,不是嫌车多危险,就是抱怨不好停车,也会碎碎念都市生活物价高。我的家乡南投有山有水,的确是台湾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有人会说乡下地方没什么发展,然而没有发展却使它得以保持美丽,有广大的农田可以驰骋奔跑,远望青山绵亘,非常舒服,我就是这样长大。没有财团会去盖大饭店破坏生态景观,也不会因为都市更新被迫迁徙,对人民而言,任何发展都比不上吃饱住稳。

那是家的感觉

在北部生活16年,台北几乎成为第二个故乡,从木栅搬到永和,再搬到古亭,搬过4次,每一次都是生活的改变。每到新居,我必探索附近的饮食、超市、五金用品行,走路到附近的公园,骑著脚踏车熟悉巷弄的尽头与延伸,提早一、二站下车,望著店招与天空。那将是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也是我认定以为“家”的地方。

曾经居住过的每一处都留有我最深刻的记忆,关于感情、关于友情的记忆与生活点滴。刘若英说过:“有时候你离开的不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也是舍弃你生命的一部份。你离开那个空间,等于把你自己的一部份也永远遗留在那里了。某个程度上来讲,你每搬一次家,你的生活也必须重新开始,生命的长度要重新计算,你舍弃的不只是身边的物品和邻居,你也是切断时间的延续性。”即便每个住处我都能闭著眼睛或在黑暗中熟知物件所在,每每在某些时刻会在习惯动作之后怔忡,身体的记忆永远保存著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过去。

那是家的感觉,是既安全又熟悉,有温度的地方。

九月初,伴侣盟将多元成家的草案送进立法院,并在凯达格兰大道上办桌,办桌是最草根的祝福方式,也是台湾本土文化中最具人情味的一环。有许多宗教团体高举反对的旗帜,认为草案是毁家灭国的举措,然而多元“成家”明显地是更重视情感关系,更肯定与拓展“家”的定义,甚至规范情感、保障幸福,这些宗教团体显然误会大于理解。

各种“家”的形式

安洁拉‧卡特(Angela Carter)曾写道:“人类有种特性:如果没有家庭,他们会自己发明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家”的形式与存在,比如教会,比如系所或是各种机构,家的样貌并非只有婚姻缔结才会产生。九月天主教教宗发表对于同志平权的看法,说“教会应该是所有人的家”,又反问说“上帝若遇见同志,会以爱肯定还是会指责、拒绝呢?”教宗的话语使人深深反思,我深信爱是胜过一切的,赞美之泉的歌〈回家〉说“回到永恒爱的家”,这个家是让“喜乐充满我的心”,宗教不能自外于家与情感,也必须了解家的内涵,方能不自误又误人。

“家”的匮乏一直是现代文学尤其是同志书写中很重要的主题,以家喻国,权力体制不接受、家人不接纳的当下,孽子便被逐出家门,逐出家人心之门坎。在白先勇《孽子》笔下,新公园成为他们的家,温柔乡成为他们的家,那些青春鸟、那些长辈都如家人。电影《遇见好男孩》(Latter Days)中,被家人与教会舍弃的Davis,餐厅老板娘与工作伙伴接纳他,他们在一年将尽时围在一起聚餐,老板娘举杯敬大家都是家人,反倒是亲生的家人,连《圣经》的话语“其中最大的是爱”都无法领会,何其讽刺。台湾的同志书写多著墨在家人关系上,尤其是父子关系,我们常说家是避风港,但对这些被迫离开原生家庭的人而言,回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只能透过书写找到和解与对话。

中秋节最常听见的词是“月圆人团圆”,在此节日,仔细去思索“家”的意义,以爱与喜乐充满心,与时俱进地去看待多元成家,去看待社会中许多不能享受阖家欢乐的弱势人群,这才是“家”在这时代扮演的角色。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