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知的沈慕羽(1913年-2009年)是一位教育家,为华文教育奉献一生。他曾担任教总(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主席共28年,致力于维护华教权益,争取母语教育平等,其一生为华教鞠躬尽瘁。沈慕羽先生也是一位书法家,写得一手好书法,且其书法自成一体,南马一代都称之为“沈体”。本文将针对沈慕羽一生所体现的儒家精神与文化作个简单的论述。

正如以上所言,沈老担任教总主席共28年之久,常站在华社的最前线,争取民族教育平等。然而,我们却很少见到有识之士表扬他担任马六甲孔教会主席长达34年之久(1976年-2009年)。沈慕羽先生担任孔教会主席的年资不仅比教总主席长,而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全体现儒者刚健进取之精神。2001年,沈慕羽先生在88岁高寿时仍积极为孔教会找一个家,筹建马六甲孔子大厦,此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此外,中国文化也强调“仁”在文化上的作用。例如,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便以人物为中心;也凸显了“人”对文化、历史的承传,民族精神的奠基的重要性。沈慕羽先生就是一位人师,在马来西亚的历史长河上,他树立了一个典范让后人学习。

从沈老一生所做之事,基本上可以确定其个人思想观念是儒家的,因在其身上体现了仁爱与大同的思想。在马六甲孔子大厦入门处设有一块刻有“礼运大同篇”的石雕屏风。以往每当祭孔或星期日书法班时,沈老便会带领和教导书法班的学生们礼敬孔子,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并念道:“我爱孔子、我爱孔子,我敬爱孔子。”在孔诞或大节日时,沈老更引领大家诵读“礼运大同篇”。此外,在沈老的演讲集中也常提到“礼运大同篇”之“世界大同”的思想,而“天下为公”正是他处事的座右铭,他争取华文教育平等,即以此心境来处理的。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论语》首篇〈学而篇〉的首句写道:“学而时习之”正表达了其思想,此思想除了的孔子身上体现出来,也影响了中华民族。孔子自喻他是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此外,孔子读书曾“韦编三绝”,孔子是非常好学勤奋之人。“诲人不倦”体现其重视教育的精神。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但却以此作为自我的期许。沈老也正如孔子,是一位非常重视教育的儒者。

重视教育的儒者

沈老将学校视为是他实践儒家思想的地方,他强调身教与言教并重,凡是亲力亲为,乐业敬业,对学生能救一个就救一个。他强调教育是终身的世业,而不是职业而已。沈老在平民学校和晨钟夜校各担任了26年(1947年-1973年)和70年(1933年-2003年)之久的校长,他曾说:“我最心爱的平民学校”及“晨钟夜学无异是我的生命”。在平民学校任职期间整顿校风,以德化来教育学生,用道德来感化学生,并处处关心学生与教职员,就像家里的一分子,他获知一位学生家境不好,便安排那位学生晚上来校当守门校工,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除了改善校风外,也让学校成为极有口碑的学校。

争取民族平等

此外,沈老在晨钟夜校教书及担任校长有70年之久,一生人投入了非常大的心力在办这所“社会学校”,让失学的青年、受英文教育者、以及异族同胞有机会学习华文及中华文化。晨钟夜校可谓体现了沈老有教无类、四海平等的理念,也是其实践大同思想具体例子之一。

从争取华文教育而言,沈老体现两个面向,一方面他积极争取华文教育,体现出“华人性”的一面,但在更深层的一面则是为了争取民族平等及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之价值观,而非种族主义者。晨钟夜校的学生也有不少是外族人士,他觉得中华文化也应传播给其他友族,其不分种族思想,体现了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思想。换言之,沈老是一位实践仁爱与大同思想,而又是刚柔并兼的人。《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日新,苟日新”,在沈老身上正体现了刚健的精神。事实上,他又是一位非常谦卑和善的人,连他被捉去坐牢期间,狱卒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认识沈老的人都知道他并非是一位激进、刚烈之人。

沈老喜欢写“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书法,正好说明其刚建之气来自养“正气”及法“完人”。儒家思想最大特色“知其不可而为之,尽人事听天命”,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完全体现在沈慕羽先生的身上,他的一生似乎没有离开过华社及国家的议题。孔子周游列国,在社会礼崩乐坏,人心不古,道德不正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挽救这社会。沈老的一生也正是如此,他领导马六甲孔教会,不时针对人心不古及道德败坏发表意见。积极入世、改变社会、创造价值为其人生的追求。

弘扬儒家及文艺

沈老自1976年担任马六甲孔教会主席直至逝世历时34年。在他积极地努力下,目前全国唯一的孔子大厦,坐落在马六甲。自他领导马六甲孔教会以来,他将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孔教会,转变成以尊孔为本,弘扬儒家及文艺为用的教育性质的组织。更多时候,我们见到沈老是以孔教会来宣扬中华文化的。沈老曾谓孔子的教育精粹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在孔教会特别推广“艺”的层面,最成功的是书艺。本身就是书法家的沈老,通过孔教会宣扬书法及弘扬中华文化,身体力行,每周日都在孔教会教书法。此外,孔教会也有一批诗社成员教导古诗班,教导学生背诵古诗和《论语》。

上文提到孔教会在孔诞时,会向孔子像敬礼及进行祭孔仪式。在孔子的时代,祭祀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又与礼乐息息相关,而“教育”与“宗教”是可以一体并存的。沈老领导的孔教会在孔诞时,或者在培风中学开学时,带领年轻人及学生一起进行祭孔及礼敬孔子铜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让儒家不停顿在纸面上的知识,而更重视身教与力行。

孔子的一生栖栖遑遑去拯救这个社会,希望能够把正确的价值带给人民,最后也“不厌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地自我完成。我们所见到的沈老,一生为民族文化无私地付出,又以推广华文与中华文化成马来西亚人的共同文化为职志。从其为人处事的素养,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他的道德修养与生命自我完成情境是与孔子一体的。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