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疆之旅系列的收官之作,我特地将乌鲁木齐留到最后来写。如果说前两篇带大家领略了喀纳斯的湖光山色与伊犁的草原风光,那么这座城市就是了解新疆人文风情的最佳窗口。特别适合时间有限的旅人——在这里停留三天两夜,就能品尝到浓缩版的新疆味道。
这次旅程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为了让辛劳半生的母亲体验不一样的飞行,我在广州转机时特意为她升舱。虽然每人只需不到200马币,但看着母亲在四小时的航程中舒适安适的模样,这份付出便已值得。回程时,面对500多马币的升舱费用,我选择将舒适留给母亲,自己则安坐经济舱。这份取舍,恰似成长路上最动人的一课——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所爱之人最好的。
机场等了3小时
刚踏出新疆机场的那一刻,负责接机的"大玩家旅游"工作人员和准备欢迎仪式的舞蹈演员们,在寒风中耐心等候了我们整整三个小时。见到我们时,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反而以饱满的热情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新疆迎宾舞蹈表演。
这次新疆之行我们选择了自助游形式,行前通过小红书联系了当地的包车公司。负责行程策划的才才女士专业而耐心,通过多次沟通为我们量身定制了详细的行程安排。
国际大巴扎
来到乌鲁木齐,最有名的地标当然是国际大巴扎。这里有点像吉隆坡的茨场街,不过规模更大更热闹。整区集合了手信店、餐厅、茶馆和大广场,白天拍照、晚上看表演都行。
新疆国际大巴扎(Bazzar的意思)——这个自2003年落成并在2018年扩建、拥有3300馀家商户的庞大市场,处处洋溢着伊斯兰与维吾尔族特色,令人仿佛瞬间置身于异域中东。
傍晚灯一亮,气氛一下子嗨起来,广场上还有免费的民族舞蹈表演,游客围着拍照,当地人也加入一起跳。那种自然而然的热闹,真的很有感染力。
和田二街:乌鲁木齐人的“local夜市”
如果说大巴扎像乌鲁木齐的“茨场街”,那和田二街就更像槟城的本地夜市,少了观光味,多了生活气。这里没有太多装饰,但吃的、喝的、买的全是真材实料。
原本不吃羊肉的母亲在尝试后也连连称赞,这位对羊肉向来敬而远之的女士,此刻却在西域的晚风中完成了味蕾的皈依。我们还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炒面,味道同样令人难忘。
去之前在网上找了资料发现,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建筑融合了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金色的穹顶与精美的雕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是摄影创作的绝佳取景地。不过在这里的话也无需逗留太久,就是建筑物拍照打卡后就可以另作安排了。
本来还想到他们的博物馆参观的,可惜当时有工程再进行当中所以暂时关闭了,否则我可以在里面慢慢耗上一整天;还好我们这次选择的包车团,所以可以很灵活的进行安排,拍完照就回带酒店休息了。
令人意外的新疆古生态园
最初我们对新疆古生态园并未抱有太高期待,但在策划师才才的强烈推荐下前往参观后,发现这里确实不容错过。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疆古生态园。那天阳光很好,园区里有胡杨木雕展示,还有大型马术表演。一开场鼓声响起,骑手们在马背上翻身、射箭,动作干净利落,气氛直接拉满。妈妈看得目不转睛,一直说:“这些人一定练了好多年吧。”
当汗血宝马出场时,全场都安静下来。那匹马的气势太强了,毛色发亮,走一步都像在展示力量。朋友的太太悄悄说:“我现在懂为什么古代皇帝都抢着要这种马。”那一刻我也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活传奇”。
我们平常是真的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马,在这里各种稀有品种的马都能看到,除了真的马匹老板还把他收藏和马有关的展示品以及名画也在这里一一展出,透过这些马的品种了解过去历史战争的故事,脑子的收获满满。
最开心还是我家ibu,一直拿着萝卜给马喂食,都快成为这里的饲养员了!
丝路游戏户外区:走进一幅古风画
我们还去了旁边的“丝路游戏”户外区。那里的建筑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金色圆顶、雕花拱门、复古石柱,富丽堂皇得像走进某个朝代的繁华盛世。
阳光照在墙面上闪闪发亮,连空气都带着一点历史感。走在那条仿古街上,我一度有种“穿书”的错觉,好像下一秒就会有古装骑士从转角策马而来,我是不是入戏太深了.......哈哈哈
丝路游戏这里有分室内和户外两个部分,室内有小商店、旅拍馆以及表演厅,我们在这里换上新疆民族服装后就到表演厅看表演,原以为行程就要结束了,怎知来到户外才知道户外是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