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The Malaysian Chinese Museum)是了解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一件件珍贵展品,带领游客回溯华人移民的足迹,见证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与成就。从早期的艰辛到如今的辉煌,跟随《U玩食》记者的步伐,走进这座博物馆,揭开那些深藏背后的历史篇章。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Malaysian Chinese Museum)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是我国首座全面展示华人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博物馆。该馆的筹建工作于2011年11月由丹斯里拿督吴德芳博士倡议并启动,经历多年筹备,于2017年8月正式动工,2018年3月竣工,同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华人博物馆位于雪兰莪州史里肯邦安(Seri Kembangan)华总大厦的一楼,设有16个常设展区,拥有近千件珍贵藏品。展览内容全面展示了马来西亚华人从早期南迁移民、落地生根到参与国家独立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华人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展览形式结合历史传统与现代视角,通过图文结合、场景复原、艺术创作和多媒体展示等手法,生动呈现文物的深厚内涵。

作为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以弘扬华人在国家建设中无畏无私、不屈不挠的精神。该馆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宗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历史文化于一体。

展览内容的核心思想是弘扬我国华人在建国历史中与各州统治者及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扶持的精神,同时彰显华人为国家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缘起 Origins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华人与南洋的接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早在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至13世纪),中国商人便开始到南洋经商并定居。至明朝时期(15世纪),随著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华人移民南洋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了清末民初(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约100年间),中国的腐败积弱,饥荒与战争频仍,掀起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浪潮,大批华人涌入我国,华人人口随之激增。同一时期,英国殖民者在马来亚扩展势力,为满足锡矿和橡胶种植业的劳动力需求,大量引入华人劳工。

这些早期华人先辈怀抱改善生活的希望,迁居至马来西亚。虽然部分人选择衣锦还乡,但更多人选择在此落地生根,繁衍后代。时至今日,我国华人人口超过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近四分之一,为我国第二大族群。经过世代先辈的努力,马来西亚华人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对马来西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详实记录华人先辈的移民历史及其对国家建设的贡献,作为我国华人社群民间最高领导机构的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决定在华总大厦内设立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让这段历史得以传承,让后人铭记。

出使西洋 单人移居(公元15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公元15世纪初,中国皇帝明成祖派遣使者访问周边各国。当时刚建国的马六甲王国为了得到保护,便与明朝廷建立藩属关系。 

明代东西洋航海图
明代东西洋航海图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代表明朝展开七次规模庞大的远航,走访西太平洋与印度洋周边各国包括马六甲。大批中国船员及商人涌入东南亚各地,其中一些人选择定居,并与当地妇女通婚。

郑和航海图——全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藩图》,又称《茅坤图》,收录于中国明代著名军事家茅元仪所编著的军事专著《武备志》。为郑和船队下西洋所使用的航海路线图。
郑和航海图——全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藩图》,又称《茅坤图》,收录于中国明代著名军事家茅元仪所编著的军事专著《武备志》。为郑和船队下西洋所使用的航海路线图。

郑和船队——约有各类大小船舶两百多艘,为一支混合式联合船队。船舶按规模及功能大致可分为宝船、护航作战船及后勤补给船三类。
郑和船队——约有各类大小船舶两百多艘,为一支混合式联合船队。船舶按规模及功能大致可分为宝船、护航作战船及后勤补给船三类。

1511年,马六甲王朝灭亡后,马六甲先后被葡萄牙(1511-1640年)及荷兰(1641-1795年) 进行殖民统治。由于殖民者的贸易垄断政策,当地华人社会发展停滞不前,部分华人则选择迁移到其他港口城市,如北大年、吉兰丹、亚齐、坤甸等。 

左图为拜里米苏拉到中国朝贡;右图为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
左图为拜里米苏拉到中国朝贡;右图为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

左图为拜里米苏拉到中国朝贡;右图为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
左图为拜里米苏拉到中国朝贡;右图为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

1644年,中国明朝被满清所灭,大量难民、抗清失败的明军及不愿臣服的明朝遗民纷纷逃难并移民至东南亚各地。因此,华人人口急剧增长,华人社群逐渐壮大,为我国家华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漂洋过海 落户他乡 (公元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势力逐渐渗透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槟城和新加坡的建立, 吸引大批华人前来经商和定居。 

19世纪中叶,中国爆发鸦片战争后,满清朝廷被迫开放国门,欧美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趁机瓜分中国,强迫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随之,中国国内不断爆发政变与武装起义,在内优外患与贫困饥饿多重打击下,人民纷纷移民寻求生路。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掠夺更多殖民地资源及市场,急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推动了苦力贸易,掀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潮。大量华人涌入东南亚各国,我国华人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图为估俚间又称苦力间、公司房,为当时单身苦力的合租宿舍,设备简陋;小图为猪仔钱,部分矿场或种植园头家以特制的代用币来支付工资,俗称猪仔钱。这些代用币由头家自行制造,多数以瓷、淘、金属作原料,并加上各自的特殊印记,仅流通于矿场或种植园内的店铺,是加强控制和束缚苦力的手段之一。
大图为估俚间又称苦力间、公司房,为当时单身苦力的合租宿舍,设备简陋;小图为猪仔钱,部分矿场或种植园头家以特制的代用币来支付工资,俗称猪仔钱。这些代用币由头家自行制造,多数以瓷、淘、金属作原料,并加上各自的特殊印记,仅流通于矿场或种植园内的店铺,是加强控制和束缚苦力的手段之一。

这股持续百年的华人移民潮,与我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早期,我国华人多为聚居港口或河岸的商人,从事转口贸易。葡萄牙和荷兰殖民时期,殖民政府垄断贸易,华人充当欧洲商人与土著之间的买办角色。进入英国殖民时期,大量华人苦力推动了锡矿业和种植业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甚至一度成为全球锡矿和橡胶生产的领先者。

图一为码头搬运工人;图二为洗珐琅;图三为割胶工人。
图一为码头搬运工人;图二为洗珐琅;图三为割胶工人。

由于殖民者实施“分而治之”政策,再加上缺乏中国政府的庇护,庞大的华人移民人口内部形成血缘性宗亲会、地缘性会馆和秘密社团等组织,强化内部团结或相互竞争,并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而相关组织与殖民政府及马来统治者的互动,亦造就我国许多城镇的兴衰,影响深远。 

家国渝陷 英勇抗日 黑暗血腥的三年零八个月 (1941至1945年)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迅速进攻马来半岛及婆罗洲北部。由于英军战略失败且士兵训练不足,我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面沦陷,英军败退投降,正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启了日军恐怖统治的黑暗时期。

抗日宣传海报
抗日宣传海报

日本入侵与统治初期,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欺骗当地马来统治者,从而控制及掠夺资源。为了巩固其统治,日本人采取高压统治,奴役我国平民百姓,甚至任意逮捕及杀害。我国华人曾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提供大量资源、资金及人力,因此日军占领我国后对华人展开报复,实施大规模屠杀,奸淫妇女,成千上万华人遇难,幸存者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左图为《大东亚共荣宣言》封面;右图为日军在古晋的宣传壁画
左图为《大东亚共荣宣言》封面;右图为日军在古晋的宣传壁画

左图为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地区的大量女性被日军强行掳走或被中介诱骗到“慰安所”,强迫与日本士兵发生性行为,沦为性奴隶;右图为日军所设立的慰安妇所遍布马新各地,成为无数平民女子的人间炼狱。
左图为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地区的大量女性被日军强行掳走或被中介诱骗到“慰安所”,强迫与日本士兵发生性行为,沦为性奴隶;右图为日军所设立的慰安妇所遍布马新各地,成为无数平民女子的人间炼狱。

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无数华人为了保卫家国,不惜牺牲性命,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对抗日军。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统治宜告结束。战争的创伤及列殖民政府的失败,造就我国人民独立意识萌芽,从而走上争取独立之路。

日本投降书——日本称《降伏文书》,为大日本帝国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投降文件,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日本投降书——日本称《降伏文书》,为大日本帝国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投降文件,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日据时期,遇难华人不计其数,且大多埋在乱葬坑或山谷中。二战结束后,我国各地华社纷纷树碑立墓,追思殉难的先人,并反思战争的祸害。左图为吉隆坡福建义山的纪念中华民国男女侨胞殉难墓;图右为马六甲三宝山旁的马六甲侨胞殉难碑。
日据时期,遇难华人不计其数,且大多埋在乱葬坑或山谷中。二战结束后,我国各地华社纷纷树碑立墓,追思殉难的先人,并反思战争的祸害。左图为吉隆坡福建义山的纪念中华民国男女侨胞殉难墓;图右为马六甲三宝山旁的马六甲侨胞殉难碑。

风云色迫迁家园 独立前的动荡时期 (1946至196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本士:深受冲击,无力振兴殖民地经济,再加上我国人民独立自主意识萌芽。国内各地发生多次骚乱或罢工,引来殖民政府的镇压。 

1948年,马来亚共产党展开反殖民武装斗争,英殖民政府宜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从其他殖民地调派大量军队围则马共。为了切断马共武装部队的粮食和物资供给,英殖民政府强迫50万名居住在丛林边缘的华人居民,迁移到规定的区域(既“华人新村”)进行监视,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及实施宵禁等。 

马共总书记陈平被英殖民政府列为头号通缉犯。
马共总书记陈平被英殖民政府列为头号通缉犯。

马来亚共产党党服
马来亚共产党党服

在英殖民政府软硬兼施下,马共日渐处于下风。我国独立前,马共与联盟政府领袖展开谈判, 但失败收场。1960年,马共撤退至泰国南部,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授助维持其斗争至80年代.虽然马共的反殖民斗争失利,但同时凸显英殖民政府在战后无馀力进行全面统治,进而加速了我国走上独立建国之路。

图一为马来亚共产党主席——阿都拉西迪;图二为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图三为马共原住民成员;图四为马共亦有不少马来人成员,其中第十支队全为马来人;图五为马共中委:左起为阿都拉西迪、拉昔迈丁、伍瑞霭、应敏钦。
图一为马来亚共产党主席——阿都拉西迪;图二为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图三为马共原住民成员;图四为马共亦有不少马来人成员,其中第十支队全为马来人;图五为马共中委:左起为阿都拉西迪、拉昔迈丁、伍瑞霭、应敏钦。

传承文化包容创新

大量华人移民南来定居,中国祖籍地的文化与习俗也随之流传到马来西亚各地。无论是移居历史悠久的土生华人,还是清末民初后才抵达的新客华人,彼此都坚持传承祖先的传统风俗。由于定居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加上统治者不加干预,马来西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海外地区之一。

高椿舞狮
高椿舞狮

槟城大旗鼓源自于中国民间艺术,早期多为配合神明诞辰庆典而举办的助兴表演。槟城州已有超过百年历史,发展成具有本地色彩的民间艺术。大旗鼓旗布长至少25英尺、宽15英尺,置于约长40英尺的旗杆上进行表演。2012年与柔佛古庙游神共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槟城大旗鼓源自于中国民间艺术,早期多为配合神明诞辰庆典而举办的助兴表演。槟城州已有超过百年历史,发展成具有本地色彩的民间艺术。大旗鼓旗布长至少25英尺、宽15英尺,置于约长40英尺的旗杆上进行表演。2012年与柔佛古庙游神共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我国许多华人文化习俗在保留优良传统的情况下,亦配合各地风土民情、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历史沿革而发展,逐渐形成与友族文化包容共存、独具特色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

左图为大伯公为马米西亚盛行的神祇,源自中国南方的土地神信仰,即福德正神;右图为拿督公为马来西亚盛行且独有的本土化神明,是华人传统土地神信仰与马来人原始泛灵崇拜结合而形成的特殊信仰,具有强烈本土色彩。
左图为大伯公为马米西亚盛行的神祇,源自中国南方的土地神信仰,即福德正神;右图为拿督公为马来西亚盛行且独有的本土化神明,是华人传统土地神信仰与马来人原始泛灵崇拜结合而形成的特殊信仰,具有强烈本土色彩。

把根留住 维醍华教

马来西亚是中港澳台以外华文教育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这也是马来西亚华人引以为豪的一大成就。南来的华人先辈大多出身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草根阶层,但他们始终秉持著“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兴办学校,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确保子女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

在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尽管面临各种不利条件和政治干扰,但一代代先贤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为华文教育铺平了道路,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马来西亚华社的骄傲。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不仅是华人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见证,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我们得以回顾华人社群在这片热土上的奋斗历程、文化传承与精神积淀。走出博物馆,心中留下的将是一份深刻的认同与敬意。马来西亚华人的故事,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生生不息。

【资讯栏】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Malaysian Chinese Museum

地址: Malaysian Chinese Museum, MY Selangor Seri Kembangan Wisma Huazong Lot 15285 0.7KM, Lebuhraya Sungai Besi, 43300

参观时间:周四至周日 10AM-5PM(售票处 4:00pm 关闭)& 周一至周三 休息

入门票 : 成人 RM20 | 儿童/学生 RM5

刘永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