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隆坡茨厂街热闹的街头,有一家总是飘散著浓郁汤香的餐馆——“云祥牛肉拉面”(Yun Xiang Mee Tarik)。一踏进店里,空气中弥漫著中国烧烤的孜然香,时常能看见师傅双手上下翻飞,将面团在空中甩出,拉成粗细匀称、韧性十足的面条。这一幕,正是老板马祥所坚持的“手工味道”。
37岁的马祥来自中国甘肃,出身拉面世家,是地道的第三代传人。2023年,他原本只是来吉隆坡旅游,却在寻觅一碗兰州牛肉面时心生念头:“当时这里几乎找不到正宗的兰州牛肉面,不如自己开一家吧。”就这样,他把家乡的味道带到了异国街头。

坚持手工 传承正宗风味
在许多餐馆为了追求快速,拉面早已交由机器制作,但在“云祥牛肉拉面”,手工是底线。马祥笑言:“机器面没灵魂,吃起来差太远。”为了保持原汁原味,他更不惜成本,从兰州空运调料。他直言,虽然曾尝试使用本地香料,但味道始终不对,“这不只是一碗面,而是一种传承。”

不过,坚持正宗并不代表拒绝调整,马祥也明白饮食必须贴近本地人口味,例如有些食物会较中国的清淡一些,“这里有的人对那个麻的那个接受不了,所以我们这个味道上面稍微有点改进”,此外拉面还推出鸡肉与清汤选项,让不吃牛肉的顾客也能找到心头好。

从小在家族餐馆长大,他耳濡目染,早已习惯了餐饮业的节奏。访谈间他也简单分享了兰州牛肉面的历史:“兰州牛肉面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兰州,我们叫它‘兰州牛肉面’,但到了南方、上海等地,人们多称‘兰州拉面’,所以虽然名字上不一样,但做出来都是一样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该店也是中国临夏州政府推广“河州味道 临夏美食”品牌的店家,食物与口味都经过当局认证后,才能获颁这项荣誉。据了解,“河州味道 临夏美食”是临夏州为更好弘扬悠久的临夏美食文化,展示临夏美食新形象,让更多国内外热爱美食的人士知晓临夏。

在异乡的温情时刻
虽然在中国已有多年经验,但在海外创业并不轻松。语言障碍、人生地不熟,让他初期举步维艰、头痛不已。幸好大马的人情味,给了他许多意外的温暖。他回忆,一名华人顾客主动表示:“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帮忙。”之后每逢有事询问该顾客,对方都会到店里支援,从不收钱。两人因此成为朋友。
他笑说:“后来他到店里吃饭,我说你不用给钱了,因为帮我忙了嘛,但他说不给钱不行,还说我们从那么远来做生意,挣钱也不容易。”

除了华人顾客,他也见证过马来同胞的善意。有一次,一名马来顾客在店里礼拜间祈祷时,小孩不慎弄破玻璃而受伤流血。他急忙送两人去医院,心里准备好支付赔偿金,却意外听到一句:“不是你的错,不用赔偿。”这份体谅,让他至今难忘,“当时我很感动 ,发现原来在马来西亚的不管华人或马来人,心都特别善!”
另一件让他动容的是马来西亚人珍惜食物这个习惯,“哪怕只剩一个煎饺,他们也会打包带走,这让我另眼相待。在我们那打包常被认为‘丢脸’,但在这里,反而让我学会了珍惜。”

去年底,为了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他斥资重新装修店面,今年初重新开业时,换上陶瓷碗取代塑料碗,并不断优化食材品质。未来,他计划推出酸菜牛肉面等新品,让菜单更丰富多元。
对未来,他满怀信心,希望能有更多人品尝到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我对这里(市场)很有期待。”
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每天看著顾客把面条吃得一干二净,伸出大拇指说一句“very good”,有的顾客因为爱吃他们的食物而一日光顾3次,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一碗云祥牛肉拉面,不只是面和汤,更是跨越千里的乡愁、在异乡落地生根的梦想,以及一份热气腾腾的人情味。

【特色料理】
1)招牌牛肉面

汤头清鲜却厚重,入口微咸带著牛骨的醇香;配上手工拉制的面条和大块牛肉,让人一口下去就感受到浓浓的西北风味。
2)牛肉炒拉面

面条筋道有嚼劲,带著锅气,牛肉咸香中透著微微的酱香;相比汤面,它更接近家常炒面的口感,但因为面条是手工拉制,嚼劲十足,入口更有层次。
3)煎饺

饺子煎至金黄焦脆,咬下去发出轻脆声响;饺子皮薄韧而不硬;馅料有鸡肉和牛肉,肉香各有特色,既能当正餐主角,也能当点心配菜。
4)牙签羊肉

小块羊肉外层微焦酥脆,里面却嫩得刚好;辣椒和孜然的香气在舌尖炸开,咸香中带著麻辣刺激;一小口下去,越嚼越香,越吃越上头。
5)烤羊肉串

这道料理几乎是中国西北烧烤的代名词,羊肉撒上孜然、辣椒粉、盐,串在铁签上烤制,既有嚼劲又不油腻,每一口都带著烟火气的满足感。
6)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历史悠久,是西北少数民族待客的传统佳肴;没有复杂调料,只有纯粹的羊肉香气,体现的是对食材本身的尊重,也是西北豪爽饮食文化的象征。
【资料档】
营业时间:11am-12am
地址:113, Jalan Sultan, City Centre, 50000 Kuala Lump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