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日讯)经当局评估有保存价值后,新加坡政府有意将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故居原址,列为国家古迹,至于原址上现有的建筑物是否拆除尚未有定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现任屋主李显扬若有异议 最迟可于本月17日提出异议,由部长做出最终决定。
随著李光耀故居的最后一位住户李玮玲医生去年10月9日病逝,故居去留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李光耀的次子李显扬在姐姐李玮玲逝世后,要申请拆除欧思礼路38号故居,并已在10月21日向新加坡市区重建局提出申请。
新加坡文物局则随后于10月24日回应,将启动研究,评估故居原址是否存在值得保留的国家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再由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决定是否颁发保存令。
文物局和土管局今早发出联合文告透露,文物局古迹与遗址保存顾问委员会经评估后,认为欧思礼路38号故居原址具有历史意义和国家重要性,值得保留为国家古迹。
与此同时,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梁振伟也接纳文物局建议,有意颁布相关保存令。
梁振伟指出,故居原址见证新加坡走向独立的建国历程中的诸多讨论和关键决策。
他说,将该遗址列为国家古迹,体现了其历史意义和国家重要性。
“这将为子孙后代保存我们独立历程中的重要篇章。”
根据文告,新加坡政府有意在本届任期内做出定夺,不论最后结论如何,将会保护李光耀及其家人的隐私。
对于原址上的建筑物和结构,新加坡政府将考虑所有选项,包括2018年部长委员会提出的3个处置方案,其中包括拆除部分或全部建筑物与结构。
欧思礼路38号原址包括一栋两层楼的独立洋房及附属外屋。若颁发保存令,新加坡政府有意把故居原址改建为公共空间,其中一个可能方案便是将其建成历史遗产公园。
文物局表示,会在今天(3日)向故居屋主发出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有意颁布保存令,将故居原址保留为历史古迹的意向通知。若对方持反对意见,可以最迟在11月17日向当局提出异议,由部长做出最终决定。
另外,若下来核发保存令并对故居原址进行收购,土地管理局会委聘专业人士协助评估故居的市场价值,并由新加坡政府以市价向屋主支付补偿。
故居屋主目前为38 Oxley Road 私人有限公司。资料显示,李显扬是这家公司唯一的股东,而李显扬的儿子李桓武是公司唯一的董事。
委员会指出,欧思礼路38号不仅是李光耀故居,也见证了重要历史事件。
负责评估的古迹与遗址保存顾问委员会在声明写道,故居原址具有重大国家意义,值得列为国家古迹予以保留。
声明提到,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自1950年起便在此定居和工作,直至2015年与世长辞。
原址不仅曾是李光耀的住家,这个看似平凡的建筑其实见证新加坡从1950年代的殖民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建国之路,因为许多重大决策都在这里诞生。
欧思礼路38号是建国先贤们进行政治对话、活动和决策的地点,这些都深深影响新加坡的建国之路,塑造国家历史,是新加坡独立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他遗址或古迹都无法代表这段历程。
委员会认为,保留故居原址能让新加坡各时代的子民,深刻反思这些历史背后的理念和价值观如何一步步建构成今天的新加坡。
文告进一步阐述李光耀故居原址在哪些方面见证新加坡历史。
(1)结识日后紧密合作的伙伴
1950年代,许多人曾就不同政治相关事件到故居原址寻求李光耀的帮助和法律援助,包括英国殖民政府于1951年逮捕沙末·依斯迈、1952年新加坡邮政和电报制服工友联合会罢工,以及1954年抗议国民服役的街头抗议。
李光耀透过这些事件结识的重要人士和工会成员,后来成为了他的合作伙伴,以及迈向新加坡独立的重要人物。
(2)地下层饭厅为密谈场所
自1953年初,李光耀经常和吴庆瑞博士、杜进才博士、拉惹勒南、贝恩在故居原址的地下层饭厅秘密讨论建立新政党事宜。该小组后来继续纳贤,沙末·伊斯迈、蒂凡那、林清祥和方水双都加入其中,后来都在新加坡独立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3)人民行动党总部诞生之地
1954年成立的人民行动党,第一个总部就是设在欧思礼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