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琇玲(左2)在朋友鼓励下参与举办的“SG60 SwimTogether”活动,成功学会游泳。 (取自受访者面子书)

(新加坡16日讯)  11岁时完全失明,步入职场后又丧失听力,尽管面临双重残疾,女郎从未向命运屈服,工作之馀也尝试攀岩划龙舟,活出精彩人生。

38岁的陈琇玲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在朋友李晓思(52岁)的协助下,透过点字助读器与记者进行交流,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

陈琇玲忆述,视力在10岁时出现异常,上课时无法看清黑板的字,后来经眼科专科医生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她的视力逐渐衰退,11岁时完全失明, 年纪小小就不得不开始学习使用盲人手杖。

陈琇玲念小学时需要父母朗读课本和试题内容才能完成作业,考试时也需要考官念出问题才可以作答。

“但有些同学会认为,我考上好成绩是因为获得了特殊待遇。”

尽管求学之路充满艰辛,陈琇玲仍成功完成中学学业,并远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经济与金融专业,学成后在新加坡协助残障者自立局(简称新协立)担任全职工作。

然而,命运再次带给她考验。步入职场后,她被诊断出患有二型神经纤维瘤的遗传疾病,脑部出现四颗肿瘤,损伤视觉和听觉神经,以致她在2018年底开始出现耳鸣,隔年彻底丧失听力。

“失去视觉后,我原本依靠听觉来补偿,但现在我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说话的音量是否合适。”

这场巨变一度让她的性格变得更为封闭、消极和紧张。

陈琇玲说,她高度依赖点字助读器进行阅读和工作,需要将其连接至电脑和手机来感应文字。此外,她也学用聋盲手语字母与朋友沟通。

她做任何事都需要提前计划,例如本次面访,就要朋友李晓思专程到她家,再陪同她搭乘私召车到访问地点。

虽然失去了很多,但陈琇玲强调,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是她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她也需要依靠他们完成许多无法完成的事情,如接听电话。

尽管如此,她从未向命运屈服,充分利用触觉,积极保持活跃,努力充实自我。

“我不能看电影,不能听音乐,但我依然能触及大自然,感受太阳的温暖、风的清凉、沙滩的沙粒、大海的潮起潮落。”

除了坚持阅读,陈琇玲加入透过跑步鼓励特需人士融入社会的合作社组织RunningHour,有个人教练指导。在朋友介绍下,她也尝试了攀岩、划龙舟等运动。

今年6月,在朋友鼓励下,她参与RunningHour举办的“SG60 SwimTogether”活动,从最初不会游泳且怕水,到仅用3小时就适应了水性,她成功游完了12圈,也就是600公尺的距离,完成挑战后,她还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新加坡视障人士协会日前举办为期两天的首届视觉复健会议。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作为主宾出席了该会议。

会议汇集来自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领域的150多位专业人士、倡导者及社区合作伙伴,探讨视觉复健路径、眼精保健与疾病预防、如何运用辅助科技提升视障人士独立生活能力等主题。

陈琇玲也受邀在会议上分享亲身经历,启发他人。

曾任职律师后来转换跑道全职投入文字工作的李晓思,此前创作过以视障人士为主题的双语绘本《我的名字叫玲。我是个盲人。 》,叙述一位关于视障者朋友的生活经验。

正是在该书的新书发布会上,李晓思透过这位共同友人与陈琇玲相识,两人自此结下深厚情谊。

“她的坚韧与勇气令人动容。”

李晓思正计划将陈琇玲的非凡经历写成新书,盼能透过其故事启发他人。

符诗玉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