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日讯)新加坡首次采用圩田方式填海造地,上述位于德光岛的填海土地将用作军事用途。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和公用事业局发表联合文告说,圩田占地800公顷,相等于两个大巴窑市镇的面积。这也是新加坡首个在低于海平面水平填海造地的工程项目。设在新加坡本岛的军事训练空间将可另作住宅等设施发展用途。
这个项目在2016年公布,主要的填海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在去年底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水力和电信系统的最后测试,预计今年底完成。到时,建屋局会把圩田的土地和设施交由公用事业局和国防部管理。
这个计划也设有雨水收集池和抽水站,以及一条长达10公里、高达6公尺的堤防。
公用事业局集水区与水道署的高级首席工程师冯文聪说,当局将确保堤防能够抵挡海平面上升。
他指出,气候变迁带来更多强降雨,海平面也不断上升,兴建堤岸可同时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堤岸能保护圩田抵挡海平面上升,排水设施也能在暴雨时防范淹水。
.jpeg)
圩田(polder)指的是一块从水体中开垦而成的低洼地块,圩田工程建造高于海平面的堤坝围海造地,避免地块受海水冲击。圩田内的水位就透过排水沟和水坝网路进行调控。
相较传统的填海造地工程,圩田工程所需的砂土较少,德光岛的圩田所用的沙土用量就少了约50%。如此一来,可以帮忙降低填海工程的成本。
圩田是荷兰人长期在低洼地带采用的围海造地方法。新加坡于2016年宣布将采用圩田技术,在德光岛西北端进行填海造地。
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国务资政李显龙在2019年发表国庆群众大会时说,圩田对新加坡来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新加坡政府希望透过在德光岛打造圩田来累积经验,为在东海岸线建设圩田和堤防提供宝贵经验。
德光岛海岸堤防长10公里,环绕圩田周边,避免海水侵袭。堤防最高点高出平均海平面6公尺,圩田则低于平均海平面约1.2公尺。有需要的话,可以增加堤防的高度,以适应未来海平面上升的情况。
有关当局在设计建造堤坝时,安排堤坝面海一面用天然岩石覆盖,一方面可有效抵御海浪冲击,另一方面这对建设和维护方面都有成本效益。堤防的另一面,则由翠绿植被覆盖。当局在此选用百慕达草(Bermuda grass,也称狗牙根草),其根系向深处延伸能牢牢地抓住土壤,是良好的固堤保土植物。

有鉴于新加坡降雨量高,圩田又为低洼地块,如何确保雨水流通尤为重要。圩田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一个雨水收集池、两个抽水房和一个长达45公里的排水网络,当中有30多个进水和出水的水控结构,并设有闸门来管理雨水。
雨水收集池占地116公顷,当降雨出现时,圩田和德光岛集水区的径流就会汇入雨水收集池。当池里的水位到达预设运转水位时,多馀的水就会被导入排水泵站,然后再排入海中。
根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和公用事业局资料显示,雨水收集池的容量为500万立方米,相等于2000个奥运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天气干燥时,雨水收集池里的水则会被抽送到圩田排水网络,以进行循环利用,以防止积水。
公用事业局的联合行动中心将对圩田进行严密监控,万一发生淹水情况,现有的公众警报系统就会立即启动,通知人员撤离圩田。若是发生水泵故障,备用泵浦会自动启动,接替运作。而若是遇到停电,圩田内也设置了备用发电机代为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