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1日讯)狮城阿叔和太太开车到柔佛州振林山玩,指与另一车涉及轻微刮蹭,数月后竟收到对方律师信索偿逾3万2500令吉(约9900新元),令阿叔觉得离谱,决定两地报警。
事主张元区(66岁,退休人士)告诉《新明日报》,车祸于去年12月31日发生,地点是新马第二通道附近的振林山一带。
张元区忆述,当时下午约3时30分,他在左边车道行驶,为了避开巴士的专属车道,因此慢慢地驶入中间车道。
他透露,切换车道时,一辆丰田Wish轿车从后方驶来,并发生了碰撞。
"当时的车很多,车速不快,所以只是轻微刮蹭,岂料对方的一名女乘客就开始摇下车窗,还不停骂粗话。"
称被对方要求带烟入新
随后,一名男子下车检查,该女乘客也要求张元区赔偿2000新元(约6600令吉)。
"我身上没带那么多钱,对方却让我带10条香烟进新加坡,交给他们的朋友。我拒绝配合,双方争执不下,我决定到警局报警,行程因此泡汤。"
张元区说,他确认了对方轿车的右前方有轻微刮痕,岂料到了今年3月,竟突然收到保险公司的电话,说有人要索取高达3万2538令吉(约9900新元)的赔偿。
"对方通过新山的律师行发出通知,上面注明维修费为2万6290令吉(8000新元)、无法用车的15天损失费2700令吉(821新元),并加上销售与服务税(SST)和其他费用。"
张元区指,他向保险公司了解情况,看了所出示的照片,竟发现对方的车身出现非常明显的损坏痕迹。
"轻微刮蹭,根本不可能如此损坏,我怀疑当中有诈。"
他说,保险公司仍在和对方协商,若赔偿费依然那么高,自己将走法律程序。
"我并非不愿赔偿,但索偿的数额非常不合理,如果我按照对方的赔偿,日后将可能会有更多的受害者。"

保险经纪:多方面判断金额是否相符
保险经纪王伟婷(29岁)受访时指出,若车主认为索偿方夸大索偿金额,就应联系保险公司或独立评估机构,根据所提供的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的影像、损坏程度的照片及另一方索偿的任何内容等,来判断是否和索偿金额相符。
"如果最终无法达成和解,寻求法律途径将是最好的选择,但可能会耗时,费用也比较高。"
她说,车主也可以联系独立的纠纷调解机构如金融业争议调解中心(FIDReC),向他们说明情况和听取建议,但因事故发生在柔州,为此要处理起来将可能会更为复杂。
律师:最好交由保险公司处理
新加坡资深律师朱时生指出,按照法律,起诉的有效期是3年,为避免麻烦,最好的方式就是交由保险公司处理。
他说,一般面对这种问题,车主可以私下协商解决,若无法协调,则应交由保险公司处理。
"通过法律途径,非常耗时和耗费资金,一般不会在短期内有判决,所以车主最好不要插手,让保险公司去协调,若不满意最后结果,才寻求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