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3日讯) 一名70多岁男子在新山关卡附近倒地不起,5名女医疗人员及时伸出援手,保住男子性命。
在新加坡百汇东岸医院任职病患护理人员的3名马来西亚籍女子,在新加坡国庆日当天(9日)结束8小时早班工作,在下午3时15分下班后,从医院回返马来西亚住处。约下午4时30分,当她们正在新山关卡等候搭私召车时,在熙熙攘攘的停车场听到一名女子的求助声。
3人应声赶到现场后,她们发现一名70多岁的澳洲男子倒地不省人事。男子仍有呼吸,但脉搏微弱。3人立即上前查看,并发挥专业判断及分工合作精神,立刻给予援助。
根据《8视界新闻网》了解,她们起初以为男子是癫痫症发作,尝试在他手中放置一把铁钥匙,希望能帮助舒缓症状。医护人员维诺诗霓发现男子的脉搏非常虚弱。霎时间,男子停止呼吸。同行的莎琳联同在场的其他人士立即为男子施救,进行心肺复苏术。另一名医护人员素巴世妮则拨电叫救护车,向当地的紧急部门求助。
同时在现场的,也有来自新加坡的伊丽莎白医院的两名马来西亚籍病患护理人员南蒂霖与贺麻德维。她们也在紧要关头伸出援手。
据了解,这5名医疗人员的医疗经验介于3年到7年。
新山关卡的紧急反应队随后抵达现场,并接手继续为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术,一直到救伤车到场为止。

根据新加坡红十字会的资料,当人们停止心跳呼吸,心肺将无法供氧给大脑等重要器官。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距离脑死,通常只有4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心肺复苏术讲究救助者在成年伤患的胸骨往下按压,每分钟100到120下,好让血液能从心脏继续向身体各大器官流动,达到血液循环的效果。
经紧急反应队的测量,男子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当时只有81%,低于正常的95%到100%的血氧饱和度,因此给男子插上口咽管和手动复苏装置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
据现场目击者拍摄并上传到社媒Tiktok的画面显示,一名长发及肩、穿著毛衣的女医护正急促地为伤者进行心肺复苏,3名穿著蓝色手术服的女子坐在倒地人士旁,神情焦虑。至少还有另外3名女医护在一旁观看,相信她们也是在同个机构服务的医护人员。
目击者在影片中,称赞医护人员为真英雄。
影片显示,后来一名身穿红蓝制服的男关卡救援人员,使用手动复苏装置为男子推送氧气。另一名女医护则不断拍打男子的脸部,试著叫醒他。
千钧一发之际能参与救援的维诺诗霓心有馀悸地表示,感觉到安哥(uncle)的脉搏不断减弱又停止呼吸,她突然情绪崩溃,就让同事接手。
“后来情绪稳定下来后,我再回去继续救援工作。当他的了一口脉搏回来后,我感到非常高兴,也松了一口气。”
在百汇东岸医院工作的维诺诗霓坦言,在救援的过程中,脑袋里闪过许多念头,但她唯一想要做的,就是不要放弃安哥。
“如果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时候,你能够尽一份力的话,请你这么做。请你学习基本的急救法,这将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一同参与救援的素巴世妮透露,自己是在叫救护车的时候,发现伤者的包包里有一些药物。她是透过这些药物上的标签,才得知原来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她说,很庆幸能救人一命。
“在救援的过程中,我脑袋里很杂乱,所以当安哥被救活的时候,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感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即便是这么小的一件事,原来我也能够为世界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素巴世妮也说,这件事也提醒她,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的保持警惕,并在其他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当医护人员的初衷,那就是在危难时帮助别人。”
在伊莉莎白医院任职的南蒂霖忆起事发当下,从事救人工作的医护精神油然而生。
她说:“安哥倒下的那瞬间,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必须立刻拯救他。那时根本没有时间去感受恐惧,只想到我所接受过的训练。当大家知道我们救活了他,心中满是感激与宽慰。但这不只是我一人的功劳,来自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冲上前伸出援手,各司其职。完全展现了我们护理职业的精神,我们的工作不会因为下班而停止。 ”
百汇东岸医院执行长许德霖与伊丽莎白医院的首席执行官林亿玲均表示,这5名下班回家途中救人一命的病患护理人员,令两家医院感到自豪。
两人也赞扬,5名病患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中临危不乱地施救,恰恰反映医护人员对对伤患的关怀承诺与恻隐之心,无论是上班或休班后都会秉持著无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