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讯)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说,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不断缩小,许多媒体已受制于商业利益,新加坡不能让这种情况在新加坡发生。
他强调,新加坡需要一个值得信赖、能提供平衡观点的媒体。
“我们不希望国家报章落入抱持狭隘或政治议程的亿万富翁手中,也不希望大众对媒体的信任被削弱。这也是(新加坡)政府决定介入,支持新加坡的公共服务媒体的原因,以确保优质新闻报道得以持续发展、保持独立,并服务新加坡人。”
黄循财昨日出席《海峡时报》庆祝创刊180周年晚宴,作出上述表示。约200位宾客出席在星耀樟宜举行的周年晚宴,包括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新报业媒体信托主席许文远、新报业媒体总裁陈英杰、英文、马来文与泰米尔文媒体集团总编辑黄维光、《海峡时报》总编总编辑何仲伟,各国大使等。
黄循财肯定《海峡时报》在新加坡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重申新加坡政府将持续为当地媒体提供资源,确保它们能为社会创造高品质内容。
他说,在社群媒体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媒体必须适应快速演变的传媒环境。可信的媒体对于弥合社会分歧、促进共同认同和共同使命,至关重要。此外,可信的媒体不仅是提供高品质、可靠的讯息,更能成为代表新加坡、向世界传达国家立场的声音。
他有信心,《海峡时报》能凭借这种支持,办好一份面向全民的优质国家报章,提供资讯、传播知识、连结社会、凝聚人心。
2022年,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前身)宣布五年内为《海峡时报》所属的新报业媒体提供最高9亿新元(约29亿9000万令吉)资助;2024财年,数码部拨出逾2亿6000万新元(约8亿6373万8500令吉)予新报业媒体。
《海峡时报》于1845年7月15日创刊,是东亚历史最悠久的英文报纸,创刊时间甚至比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英国的《每日邮报》等国际报刊来得早。
黄循财指出,《海峡时报》见证并记录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从殖民时代、抵御共产主义和种族主义、马新合并与分家,直到新加坡的建国之路。
过去数十年,媒体版图几经变革,新闻不再局限于大报纸或晚间快报;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
.jpeg)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黄循财认为,《海峡时报》的关键优势,是对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长期而深入的报道。不论是冠病这样的危机,或是近期的大选等重大事件,大众仍视它为可靠资讯来源,直接读者人数也随之上升。
“这种公信力是一项真正的资产,也是《海峡时报》的竞争优势。但随著媒体使用习惯改变,它也必须跟上步伐,无论是新闻产品本身,还是接触和吸引读者的方式。这并非易事,因为必须从中做出艰难的取舍。”
他相信,纸媒依然存在的价值,并应该尽可能让它在新加坡长久维持下去。
“只不过,为了满足未来读者的需求,10年后实体报纸在风格、语调和篇幅各方面,可能会与今天大不相同。”
他表示,(新加坡)政府无法给出解决方案,但他提出三点期许,希望《海峡时报》能持续发挥影响力。这包括继续作为新加坡人可信赖的资讯来源、坚持优质内容,并且成为我国对外的声音。
他说,在当今数位环境中,人们很容易陷入“回音室”,只看到演算法推送的内容。因此我国需要值得信赖的媒体,提供多元、平衡的观点,促进有意义的对话,让人们更了解彼此,并对世界形成共同认知。
在品质方面,他认为,有些媒体可能会利用耸动的新闻来吸引眼球,但这不是建立信任之道。 《海峡时报》须继续以明确的立场和可靠的事实,引导公共舆论。具深度的长篇报导和深入分析,也能吸引忠实受众。
“此外,在这个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世界里,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更需要能够清晰分析、深入解读,并自信地为我国利益发声的可靠机构。 《海峡时报》必须继续履行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