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1日讯) 柔南机器厂商公会会长林国强形容,2026年财政预算案是一份“人民开心、雇主担心”的预算案,制造业者普遍对经济前景持“不乐观”态度,当前多处于“喘气式生存”。
他反映,冠病疫情过后至今,许多制造商仍在“喘气求生”,订单量未见明显提升,有些机器甚至闲置未能全数投入运作。
“各项成本不断上升,包括税务、电费及原料成本等,但市场订单依然疲弱。我们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不足和订单的不确定性,大家现在不是在谈利润,而是努力求生。”
林国强也是新山中华总商会福利及交际组主任,今日出席该会举办“点评2026年财政预算案”新闻发布会,反映制造业者困境。

他坦言,虽然政府推动自动化与人工智能(AI)转型等方针,但由于当前订单不足、资金吃紧,员工都不够工做了,更别说再投资机器,对其行业而言,并无受惠。
“目前制造商也受进口机械需缴付5%关税的新政策影响,进一步增加投资成本。”
他希望,政府推动中小企业转型的配套计划,比如数码转型补助金等,而非贷款,同时简化申请流程,增加拨款并提高灵活度。
他同时建议,政府应强化技术人才培训,以应对本地技能劳工短缺问题。
该会董事陈庆财指出,制造业者目前面对的最大挑战是现金流紧张与订单不稳的情况,原料价格上涨,也让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他建议,政府提供低利率的中小企业贷款计划,类似疫情期间推出的融资方案,协助企业度过眼前的经济寒冬。
新山中总商务与经济组主任张载洲指出,随著销售与服务税(SST)涵盖范围扩大,以及各类营运成本上涨,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承受沉重负担。相较中国制造业,我国企业在成本与效率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他建议,政府在推动自动化与人工智能(AI)发展方面,应提供更多“自动化补助金”,而非仅以贷款形式协助,以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并鼓励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与效率。
他也呼吁,政府让营运超过15年的工厂可再次申请“再投资津贴”,让在购置新机器与技术升级时也能享有税务优惠,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