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嘉宾一同主持剪彩仪式,左起为李忠霖、曹峰副、苏进权、詹学龙、陈四光、莫哈末慕达、林万锋、谢叔珍、王赛之和杨荣宝。

(马六甲28日讯)马六甲州首席部长投资顾问兼州政府对华特使拿督威拉林万锋希望马来西亚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同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及拓展国际合作,把更多的非遗文化推广至世界舞台。

他昨日出席“一带一路”马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珍品展开幕幕式时强调,甲州政府愿意与中国各友好省州举办更多交流合作活动,相信不仅促进两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也将进一步加深文化互鉴与相互理解。

“旅游业是马六甲的重要支柱。依托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博物馆合作,必将为本地人文旅游注入新活力。这不仅提升经济价值,也为深化马中经贸往来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同时,他指出,从中国的景泰蓝、花丝镶嵌、紫砂壶,到我国的娘惹舞蹈、峇迪艺术与舞狮表演,这些跨越千年的艺术形式,凝聚了人民的匠心与美学追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民族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价值观和精神象征。”

林万锋(左7起)和谢叔珍等人颁发参展证书予参与者。
林万锋(左7起)和谢叔珍等人颁发参展证书予参与者。

此外,国家文物局总监莫哈末慕达也说,非遗文化不仅仅只是一个展品,而是连接著大家与历史的桥梁,也成为我国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重要桥梁,大马可把握此机会,向各国展示最优秀的民族文化。

另一方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四光强调,在全球化浪潮中,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深度交融,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文化之花。

“2025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1周年。20年来,中国结合公约精神、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

他说,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4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非遗交流合作更是结出了丰硕成果。

他解释,从联合申报非遗项目到共建传承基地,从技艺切磋到人才培养,在互学互鉴中共同守护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这种“各取所长、互补共进”的交流,让非遗在互鉴中焕发新生,也让不同文明在碰撞中加深理解。

甲州元首敦莫哈末阿里也到场参观100多样艺术珍品,并与一带一路非遗传承人互相交流。

林万锋(站者右起)向莫哈末阿里讲解中国大师的手艺,站者左3为陈四光。
林万锋(站者右起)向莫哈末阿里讲解中国大师的手艺,站者左3为陈四光。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苑利现场颁发捐赠证书、参展证书、一带一路非遗传承推荐官聘书等予多个单位。

出席者还包括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会长卢国祥、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企业孵化与创业中心署理主任杨荣宝、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基金副主任喻明福、马来西亚关爱公会总会长潘斯里谢叔珍、马来西亚上市公司联合会(FPLC)总会长丹斯里苏进权等。

黄钰苹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