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30日讯)马六甲葡萄牙后裔社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庆典——海神节(或称圣伯多禄主保庆日,San Pedro Festival),即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指出,根据旅游、艺术及文化部的消息,传统遗产专家委员会在7月3日召开的会议上,已同意建议将海神节列入《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下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通过国家遗产局认为,海神节融合了宗教与文化传统,包括宗教弥撒、圣像游行、降福渔船、传统舞蹈、音乐、美食与文化表演,是马六甲葡萄牙后裔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对这项好消息,他表示,一旦成功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能强化文化认同,也将促进社会团结,保存多元文化价值。
他补充,海神节每年于6月29日举行,为期一周,庆典期间不仅有宗教仪式和文化表演,更有独特的传统习俗,例如渔民会为船只精心装饰,并举行“降福渔船”的宗教仪式,祈求出海平安与丰收;天主教徒则会抬著圣伯多禄的圣像在葡萄牙村游行,为社区献上祝福。
“节日最初源自葡萄牙商人及渔民的传统,像征他们在航海时祈求保护与庇佑,如今更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共襄盛举,展现甲州独特的多元文化魅力。”
他强调,此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被保留和发扬,海神节不仅是葡萄牙后裔的节日,也是甲州多元文化的像征。
邱培栋是于2022年7月,开始已在国会询问时任旅游部长南希苏克里,是否能为葡萄牙村及甘榜仄迪(Kampung Chetti)申请成为国家文化遗产,并获得了部长的认同及正面回应。
他说,其办事处也积极与当地居民合作,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并于2023年6月准备将报告书提呈予旅游、艺术及文化部,正式申请将海神节庆典列为国家文化遗产。
他表示,这是他担任国会议员时所发起的倡议,希望能够让这项特别的庆典,以及甲州少数群体的传统习俗,受国家承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步,政府将进行宪报公告程序,使海神节正式受到国家层面的保护,成为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