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4日讯) 针对政府宣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把“青年”定义年龄从原本的40岁,下调至30岁的政策,华总署理总会长兼柔佛州中华总会会长拿督林家全建议,政府设立一个“35岁过渡期”,以确保政策软著陆,避免造成社团青年组织断层。
他说,目前国内许多社团原本就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若再因政策限制导致30岁以上的青年被排除在青年组织外,势必动摇许多青年组织的运作基础,并加速社团结构断层、人才流失的现象。
“许多青年团体与组织仰赖30至40岁之间有经验的成员稳定发展与传承,这项新政策若一刀切,恐将动摇团体基础。”
林家全今日发表文告,提出上述建议。
他建议,政府可采纳分阶段推行方式,首阶段将年龄上限从40岁调整至35岁,给予青年群体与组织一定的适应期,并展开更广泛的谘询与研究,以确保政策更具包容性与前瞻性。
林家全坦言,我国的社会结构复杂,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许多青年即便年届30岁出头,依然身处人生打拼关键期,要面对事业、家庭、经济压力等多重挑战,尚未全面步入"安稳"阶段。
“这不仅是年龄数字的更改,而是会直接影响国家资源、津贴及各类青少年发展计划的申请资格。”
他表示,政府推行政策初衷虽好,意在推动青年领导阶层年轻化,但任何结构性调整都应设有过渡机制,避免造成基层系统性震荡。
“我建议可采取分阶段调整方式,例如先将青年年龄上限下调至35岁,并设立3至5年过渡期,同时加强青年参与政策制定及社团发展的机制,让组织有时间培育接班人,逐步适应转型。”
他强调,青年始终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任何改革不应是“硬切断”,而应是“软著陆”,政策需要有一个过渡阶段,让组织、政策与青年三方都有时间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