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照)

(马六甲28日讯)  马六甲华校董事会联合会、马六甲中华大会堂以及马六甲华校校友会联合会(简称“三机构”),坚决反对马来西亚教育部强制要求政府学校学生佩戴国旗徽章的政策,并呼吁政府重新审视该措施。

三机构共同发文告指出,教育部近日宣布政府学校学生必须佩戴国旗徽章,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并要求学生在校服及活动服上佩戴徽章,并由教育部免费提供两枚徽章。

“此政策公布后,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家长、教育团体及民间组织纷纷表达质疑,担忧其执行方式及潜在影响。”

三机构认为,该政策形式大于实质,未能真正达到培养爱国精神的目的,反而可能引发反效果,同时该政策涉及家庭经济负担、执行困难及公共财政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提出7点主要反对立场。

“第一,强制佩戴国旗徽章的措施仅停留在表面形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真正的爱国主义应通过教育课程、社会实践及历史文化认同来深化,而非依赖外在标志。”

“第二,相较于推行此类强制性规定,教育部更应专注于教育改革、师资培训、资源调配及提升教学质量等关键议题,以真正推动国家教育发展。”

“第三,尽管教育部承诺免费提供两枚徽章,但由于学生通常拥有多套校服及运动服,长期使用后徽章的遗失、损坏或退色都将导致家长需额外购置,无疑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三机构续指出,政府本意是通过佩戴徽章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但强制措施却可能引起社会不满,导致学生与家长的逆反心理,甚至成为政客捞取政治资本的课题,最终适得其反。

“我们也要提醒教育部,应借鉴过往政策的失败经验,如仓促推行‘白鞋换黑鞋’的教。凡涉及全国学生的政策,须广泛听取民意,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朝令夕改,损害政策公信力。”

“当局在落实政策前,应考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带来诸多实际困难,包括若学生忘记佩戴徽章,校方如何处理?是否会被视为不爱国?如果徽章遗失或损坏,是否强制家长重新购买?清洗校服时须摘下徽章,否则可能似洗衣机或校服磨损,造成额外负担。”

三机构再度强调,爱国教育应回归本质,不应流于形式,而应关注其实质内涵,教育部应鼓励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历史课程、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而非单靠佩戴徽章。

“我们郑重呼吁教育部,在落实这项强制性政策前,应广泛听取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政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社会争议。”

“真正的爱国精神,不是通过佩戴徽章来体现,而是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丘丽雯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