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7日讯) 民政党全国副主席邱孝利抨击,教育部的多项政策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其中尤以对学生服装细节的过度干涉最为令人费解。
他说,从要求学生佩戴国旗徽章以培养爱国情怀,再到频繁更换各类主题制服,这些看似出于良好意图的规定,实则将教育资源与精力耗费在形式主义上,忽视教育的根本目标——提升知识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塑造品德。
他认为,教育的真正核心在于为国家培养具备能力与责任感的未来公民,而非透过外在符号塑造表面的爱国情怀。然而,目前教育局的政策却与此目标背道而驰。
他促请,教育部正视问题,回归教育本质,以实质改革回应社会需求。
邱孝利今日发表文告,作出上述抨击。
教育部今日宣布,自4月21日起推行学生校服佩戴国旗徽章措施,并将为2025/2026学年的所有学生免费提供2枚国旗徽章,在校服上佩戴国旗徽章适用于所有直属管理的教育机构。
邱孝利说,教育部要求学生佩戴国旗徽章的举措,虽然初衷是激发爱国精神,但其效果却令人质疑。
他强调,真正的国家认同感不应依赖一枚小小的徽章,而是应透过深化教育内容来实现──加强历史与文化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多元背景与独立历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国家价值。
他指出,爱国不是只带国旗就可以解决,而是必须要从公民教育等入手,或者可以重视教导马来西亚各项历史和文化特色,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国家的认知,这才是一项明智之举。
邱孝利也提到,除了佩戴国旗政策外,教育部对学生服装的繁琐规定已给家长与学生带来沉重负担。
他指出,国内中学正在发生频繁更换校服、为各类活动准备额外服装,不仅让学生眼花撩乱,也让家长疲于奔命。
他反映,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校服已是基本开支,若再加上各类主题服装与纪念徽章,无疑加剧了经济压力,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而言,这种负担更是雪上加霜。
“学生为应对这些要求而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不可避免地分散了学习的专注度。如此政策,不仅未能提升教育质量,反而将焦点从教学本质转移到外在形式,令人扼腕叹息"。
邱孝利认为,若要真正推动教育进步,教育部必须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将精力聚焦于实质改革,若政策持续加重负担,低收入群体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他也认为,教育部必须提升教育品质。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材、改善学校设施,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是重点,而非给予形式主义有生存空间,主义才能让教育跟上时代步伐,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
他坚信,教育的未来在于深思熟虑的政策与落实,而非在服装与徽章上大费周章。只有回归教育本质,马来西亚才能培养出具备知识、品德与爱国精神的新一代公民,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