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0日讯)马六甲65间华小之中,暂无小学愿意更换校名,“郑和学校”没有新进展,或将“胎死腹中”!
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勿于去年提议,把甲州华校校名,改用历史人物郑和将军命名,惟《东方日报》探悉,由于此建议涉及更改校名,属敏感课题,至今仍没有华小愿意接纳该建议。
据了解,原本位于郊区的野新拉朗华小获献议改名成郑和学校,惟遭到反对,因此已作罢。
基于州内没有其他华小愿意更名至郑和学校,有关建议处停顿情况,毫无进展。
据悉,州政府有意接洽私立学校,以了解他们改校名意愿,但至今没有最新的进展。
甲州华小大部分校名都从创校沿用至今,代表著华小的根源,也意义深远,若想更改校名,还需通过董、家协、校友等层层关卡,因此要改名绝非易事。
另一方面,甲州董联会主席萧汉昌受询时表示,甲董联会正面看待首长的建议,并将仔细研究,协助落实有关的建议。
“首长提出‘郑和学校’的建议,主要用意也是让外国官方代表团,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代表,更了解华校的历史及办校过程,促进两国交流,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为此,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好的建议,并正面看待。”
他坦言,就连迁校也是一大挑战,更别说是更换校名,不仅敏感课题,也牵涉多方。
“尽管遇到不少的挑战,但庆幸的是甲州完成迁校的华小都十分成功,不但学生来源增加,搬迁至更阔大的校园土,校内建筑更有规划,造福莘莘学子。”
萧汉昌也透露,甲董联会近期针对州内微型华小及迁校课题,成立一个专案小组,并获得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的加入。
“有关郑和学校的建议,我们将会持续研究,探讨落实的可行性。”
首长阿都拉勿是于去年7月提出上述建议,并冀望借由此举,可进一步地促进马六甲与中国的情谊。
当时他表示,他到中国展开工作访问时,对中国学校历史课本,记载著该国与马六甲的历史感到惊奇。
“甲州与中国600年前已开始邦交,其中郑和更是到来甲州5次,对郑和来说,甲州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我深信这将成为一个起点,让公众更知道两地之间的悠久历史。郑和就是团结的象征,他的精神必须被延续,以在各族社会之间推动团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