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期待过年吗?

近年来,总是会听到很多人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有仪式感”、“不再期待过年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焦虑“仿佛开始弥漫在社区里,各个年龄层都有自己难以逃避的问题,对回家过年焦虑和不安,心理压力随著春节来临愈发增大,又期待放假,又害怕过年,感觉“别人是在过节,而自己是在渡劫”。为什么这个本该欢乐团聚的时刻却让人感到如此拧巴和焦虑呢?这一期,我们找来了三位受访者一起探讨个中原因。

马苋博 ,疗养院经营者

: “不是年味变淡了,只是享受年味的主角不再是我们,我们变成了年味的制造者。”

今年40岁的马苋博坦言,对于农历新年的到来,自己是一种即没有期待,但也没有抗拒的心态。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我是非常认同的。”他分享说道,文章中提及,不是年味变淡了,只是享受年味的主角不再是我们,我们变成了年味的制造者。当年轻人从无忧无虑的孩童,长成需要担当的大人,准备的操劳落在他们身上,过年不再是吃喝玩乐的单纯享受,而是包含了许多劳动和付出。 “以前是父母为我们准备红包,但现在是我们需要为父母以及孩子准备红包。”他认为,身分的转变会很多人变的不知所措。

另外,个性属于较为内敛的他直言,自己是不太会享受农历新年的“热闹”。 “每年要面对亲戚们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多少、孩子成绩等等,有时真的会觉得厌烦。”虽然他不享受过年这件事,不过身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他也坦言,会给孩子营造一些年味,包括玩爆竹等等。 “毕竟农历新年是华人的传统文化,必须保留下来。”他不爱过年的气氛,不过却爱吃过年的食物。 “即便现在是物质富裕的年代,但有些食物还是只有新年才能吃到的。”

范盛宜,企业家

: “过年对我来说,不过就是‘公共假期’,我甚至会觉得,农历新年是一个充满支出(无论是时间、情绪价值还是金钱)的日子。”

去年的农历新年,范盛宜选择在除夕夜和父母吃过年夜饭后,就领著行李独自入住隆市一家五星级酒店,好好享受自己的农历新年。在这个人人都在讲究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他却宁愿选择“一个人”。针对这一点,他说:“对我来说,农历新年不过只是其中一个‘公共假期’。”而且,因为他目前仍是与家人同住,所以即使新年也并没有很强烈“新年‘必需’在一起才是团圆”的意愿。 “同时一想到要和一年才见那么一次的亲戚‘寒暄’相比(来来去去无外乎那几道问题),我更希望把难得的休假给回自己,去个度假韬光养晦好迎接新的一年来得更有价值。

今年的农历新年,他也有类似计划,不过今年他会先负责载送父母回家乡,然后再自己回到吉隆坡“度假”。对于农历新年的到来,他直言,来到这个年龄层,不仅没有期待,甚至会觉得压力。 “长大后的现在对于新年的定义,只是一个履行身为孩子(陪伴家人和把钱带回家添满米缸)和履行身为老板(提早出粮或记得出花红让员工可以过个好年,否则背后可能会被念穿几个洞)的责任和表现的节日。有齐欢共乐张灯结彩的心思?

即便如此,他也不忘说道,最喜欢农历新年的是到处都播放著喜庆愉悦的新年歌曲、商场装饰、烟火爆竹带来的气氛,当然还有看著身边的长辈、伴侣、员工和小孩们开心满足的表情时,能稍微安慰下自己必需在各种身分中切换,还扮演得很好吧!

黄美慧,公关宣传执行员

“自爸爸过世之后,我很怕过年,因为过年过节会更思念。”

那天听到播客在节目上如此说道,回家乡过年是有一定时限的,因为倘若家乡的长辈们都不在(离世)了,我们(年轻人)就不再有回乡的必要。黄美慧分享说道,过往自己和弟弟妹妹都是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每年都会特别期待回家过年,一家团聚。 “直到两年前,我爸爸因新冠肺炎不幸去世,所以现在的我特别怕过年,因为过年过节,我会特别思念他(爸爸)……”父母还在,回家过年还有意义。父母不在,很多人都宁愿在当地过年,也不愿回到老家过年。父母,那是寄托所有“家庭滋味”的载体。年少不识家滋味,中年才知家不再。人事沧桑变幻,故乡如今已全非。

对现在的她来说,农历新年更多只是短暂的休息,让忙碌的工作天停顿下来。不过因为她也是一名妈妈,所以她也会给孩子了解一些新年的习俗,她也感性说道:“看见孩子对新年的期待,仿佛看见从前小时候的自己。”

林珮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