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环境保护”这四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又是千篇一律的垃圾分类、种树、不焚烧垃圾?其实环境保护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轻易做到的事。社会企业Let’s RE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传达环境知识,教会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保护环,引发大家思考环境议题。
扭开水龙头就能直接用水,那么水从何而来?Let’s RE早前做了一系列“河流小知识”影片,包括水的来源、为何常断水、放生如何影响河流生态等课题,针对性分享了相关知识。“很多人没有发现河流就在身边,就连河流的名字都不知道。”Lets’s RE创办人之一锺嘉怡指出,河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为97%饮用水都来自河流,但大家很常忽略它的存在。
4月初时,Let’s RE发布了“水源之旅”纪录片,亲身从河流的上游走到下游,带大家看到水的源头,市区河流情况,再到衔接河流的沟渠,每个地方都能看见不同的水源状况。“我负责做路线策划,我以为从河流到海事贯通的,后来沿路有水闸、污水处理厂、建筑工程、非法垃圾场等。”Lets RE另一位创办人梁凯文用最传统的方式,先在地图上找出河流的路线,沿著河畔划出认为可探查的地点,去到现场才发现很多地方无法进入,或是有危险性,或是没有直通的道路,后来才改用不同方式去了解河流。
Let’s RE三位创办人中,梁凯文负责规划路线、谢瑛杰负责拍摄,而锺嘉怡负责入镜讲解。拍摄期间,前者负责在岸上支援,另外两位则亲自下到河流走动。锺嘉怡坦言,若不是做这个纪录片,就不会知道沟渠的水会直接流到河里,而一个个排水道与河流的衔接处残留了许多垃圾。“不过市区河流的干净程度比想象中的好很多,不怎么看到垃圾。”她认为这或许该归功于市政府的净河活动。
Let’s RE一直都在网络上与民众接触,直至纪录片发布的时候,机缘巧合获得赞助,才办了第一场实体活动。“现场一起观看的氛围不同,讨论也更深入,每个分享都能激发不同的思考与交流。”放映会的热烈反应给了三人莫大的信心,开始策划线下活动,期盼能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虽然网上一样会有人询问或交流,但现场那种实体交流的感觉很深刻,很不一样。”锺嘉怡补充道。
从KakaCaucau到Let’s RE 盼连接人与自然
Let’s RE的前身是KakaCaucau,三人原本抱著玩闹的心态经营,后来才发现环境议题重大,慢慢改变心态。三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各自到台湾深造,梁凯文和谢瑛杰为建筑系,而锺嘉怡则是环境教育系硕士。在台湾的生活引发三人思考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为何马来西亚人鲜少步行、当地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教育从小开始等,启发他们想为此做点什么。在某次小聚后,三人一拍即合,开始了“KakaCaucau”。
“我在台湾是走路去上班的,一路上会沿途观察看到的东西,想把这些感触和想说的话记录下来。”谢瑛杰说道。Kakacaucau的前期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有感而发,再以动画或图片呈现。“当时做的大多是食物浪费、垃圾等课题,再来就是分享我在台湾参与的环保活动。”锺嘉怡解释,虽然当时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缺乏策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更名为Let’s RE后才开始正式规划内容。
当初取名“KakaCaucau”,因为“Kacau”一词在马来文的意思是捣乱、搅拌等,用知识型的环境议题分享来搅乱当时以恶作剧网红当道的优管频道(youtube),同时用这样的方式让严肃的环境议题变得轻松一些。去年9月“KakaCaucau”正式更名Let’s RE,以此为名只因“RE”有无限可能,可以是Rethink(重新思考)、Reconnect(重新连接)等意思,而他们最希望能做到的是“Reconnect” 重新建立连接、“Renature”重新拉近与自然的距离,以及“Reaction”重新调整生活状态。他们期盼能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重新连接起来,重新看见和感受大自然。“Let’s RE的方向保持不变,只是内容方面会更有规划性,将不同的议题做成深入探讨的系列。”
环境保护就在日常 浅白内容引发好奇与思考
“其实本地现在也有很多单位(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组织)做得不错,但这些大多都偏向英文圈,所以我们想专注做中文的。”以往在台湾时,锺嘉怡总是为马来西亚并无相关活动而感到疑惑,回国后才发现本地已有不少环境保护组织。她认为本地不缺人做环保教育,但需要有更多人一起去推动,往更有需求的圈子去做。
为了让让民众能轻易吸收这些资讯,负责做美术设计的谢瑛杰用有趣的图像替代沉重复杂的数据。“很多数据看起来很庞大,但实际上看的人没有概念,所以我会用大家能想象的东西将数字转化过去,这样才会有感。”譬如以88个奥林匹克泳池来形容2.2亿食用油、900个足球场来形容填海范围等,让人立马就能想象出具体的大小。
除了纪录片,Let’s RE更常做的是用信息图表、图片和短片来传达环境保护小知识。访问前,他们刚上载了“原来废食用油不能倒沟渠”的影片,内容讲诉不能倒入沟渠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引起了不少关注,还有粉丝特别私讯询问处理方式和更多详情。“很多人不知道不能将废食用油倒入沟渠,这样的短片就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锺嘉怡认为,大部分人不做环保并不是因为抗拒,而是不懂得该怎么做,而这样方式就能做到知识的补充。释出影片后,他们也陆续以图文和短片告知民众,废食油可回收制成什么,而民众又可将其收集后卖给什么单位等,逐步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环境保护举措。
生活上的大小是都是环境教育
“以前觉得环境教育课,好像在上道德课那样,哈哈!”梁凯文坦言,早年认为环境教育就如道德课,要做“好事”,后来才发现并非这么一回事。在经营KakaCaucau和Let’s RE之后,他才发现生活上很多东西都是环境教育。梁凯文和谢瑛杰认为放下专业转做环境保护并没有浪费他们的建筑专业,反而投身这个领域后,能帮助他们更了解永续建筑与发展。
更名的后他们成了社会企业,想要继续经营下去就必须能盈利。锺嘉怡希望能找到更多长期合作的单位,并且在环境教育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才能永续地经营下去。”未来,Let’s RE将更注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补充,会开办更多自然体验课、工作坊等,用感受让参与者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开始做环境保护。
面子书:Let's RE
官方网站:https://lets-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