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安认为华语和乡音都是独立语言,没有阶级之分,他希望透过“乡音母语”传播计划提高母语在华人社会的地位。

乡音保存之路(上篇)

自上世纪80年代华社大推“多说中文,少说方言”运动起,周遭能说得一口流利方言的年轻人可谓越来越少,这不禁教人担心乡音会否随著长辈的离去而逐渐消失,考古乡音工作者张吉安采集乡音超过12年,近期联手东盟文化传艺推广基金,与华总妇女们一起推动“乡音母语”传播计划,希望透过影音方式保存乡音,代代传承。

“趁著懂得各籍贯文化、语言的老人家还健在,赶紧记录下来。”张吉安指出,时下许多年轻人甚至连祖辈的乡音母语也听不懂,更不要说了解自家籍贯的内涵。“目前懂得各籍贯文化的人,都是以高龄长辈居多,一旦他们离开,这些流传百年的文化就会随即消失。”

由东盟文化传艺推广基金会与隆雪华堂妇女组携手推广的“乡音母语”传播计划旨在到各州属办巡回讲座,并在当地采集拍摄各籍贯老人的视频,让他们亲自述说各自的乡音故事。“采集乡音的区域不限于吉隆坡城市,会走向小镇探索、发掘各籍贯老人的口述与史料。”张吉安谓,我国华人以七大南方籍贯为主,涵盖福建、客家、广府、广西、潮州、海南及三江(江苏、浙江、江西)。

“乡音母语”传播计划目前以编著各乡音母语的生活用词视频,并透过网络传播教导为主。“比方说,在国庆日我们上传了一个以各籍贯语言说出‘我的家、我的国,我是马来西亚人’的简短语录,让大家可以自行学习。”张吉安表示,透过从生活用词出发,大家可以学以致用,从而鼓励后者多说、多讲。“若一开始就学习太难的词语,大家就会因为担心学不会而却步。”他说,每个星期一、三、五,执行团队都会透过面子书专页“乡音考古”(The Classic Accents)上传与各籍贯相关的视频,包括广府、客家、潮州童谣、歌谣等等。

有趣视频 吸引学生关注

“我们希望透过画面的呈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每部影片的长度非常简短,维持在30秒至1分钟左右,符合时下年轻人的观看习惯。”他笑著表示现代人很难“服侍”,由于网络资讯太多,影片呈现不可以过于刻板或沉闷,要让大家觉得有趣、好玩,才能吸引年轻人点击观赏。至截稿时,“乡音考古”的面子书专页拥有3507名追踪者,视频观赏记录最高达到6500,当中有来自台湾、中国的追踪者。

“国外的人常会非常好奇,为什么我们的乡音口音和他们的不同?”张吉安解释,这就是属于马来西亚独有的乡音文化,祖先从中国飘洋过海来到本地,在此扎根多年,乡音融入在地语言,成为自成一格的语言,槟城福建话就是最好的例子。“据观察,我们的追踪者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对于乡音,他们更多的是抱著好奇的态度。”但张吉安认为,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便是好事,至少他们会愿意看、学,没有因为看不懂而直接忽视。

张吉安认为,籍贯乡音与籍贯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关联,若是乡音没落,将影响籍贯文化的传承,特别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如童谣及剧曲等。他举例,在农历七月,国内各地区华人都会陆续搭建竹棚举办盂兰胜会,同时上演各式以乡音为主的潮剧、粤剧或福建大戏等。“但在这个年代,还有几个人听得懂?”他指出,就因为听不懂,所以大多人都误以为那只是演给神鬼看。“民间大戏也是籍贯文化的一种,若没有人看得懂,观众群就会越来越少,这个行业就会进而被淘汰。”他透露将计划以导览和解说的方式,带群众到民间戏台看大戏。“我想要还原那个台下有观众,台上有表演者的时代。”他认为,只要有固定的观众群,民间大戏就不会没落,就会有年轻人愿意继承。

木鱼书属弹词类曲种,唱时多用三弦伴奏,由于木鱼书多由盲人演唱,故俗称为“盲佬歌”,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
木鱼书属弹词类曲种,唱时多用三弦伴奏,由于木鱼书多由盲人演唱,故俗称为“盲佬歌”,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

与华语共存,让乡音回家

张吉安表示,现代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乡音,主要是父母也不让孩子在家说乡音。“在1980年代经历‘多说华语,少说方言’运动的学生,现在已经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他们会有一种‘不可以让自己的小孩接触方言,因为方言很粗俗’的想法。”张吉安亦是亲身经历“多说华语,少说方言”运动的一员,他说:“还记得当时在校园内说方言会被处罚,我还因此被罚挂上写著‘不可以说方言’的牌子,在校园内游街示众。”他谓,如此导致了国内许多年轻人不会说自己籍贯的乡音,没办法和家中老人家沟通。“很多老人家都只会说自己籍贯的乡音,听不懂中文或其他语言,所以当子孙都不会说乡音的时候,老人就会被孤立。”

1979年,新加坡政府通过媒体致力推广“多说华语,少说方言”运动,后来“少说方言”更演变成“禁止方言”的局面。在1980年代,“多说华语,少说方言”先从新山登陆再蔓延至全马。时至今日,华语已成为我国华社主流的共通语言。这三十多年来,多少祖辈的乡音母语就此戛然而止,最为明显的,是新一代身份证上的名字不再沿用籍贯乡音拼音来命名,而是改用汉语拼音。“很多人认为方言低级、粗俗,更担心孩子会因为学了方言而说粗口,但试问什么语言没有粗话?”对张吉安而言,方言和华语的分别在于前者是地方语言,而后者是普遍使用的语言,两者都是语言,并没有所谓的阶级之分。他把方言称作为乡音,也是认为“方言”之称具有贬低的意味。

采集乡音超过12年,张吉安有感而发:“老人家还健在的时候,往往家中小辈都不懂得珍惜前者懂得一切,直到人离开了才希望保存。”他希望透过传播计划,让大家重新接纳乡音,让孩子们能够学习使用乡音。张吉安不解的是,华语和乡音为何不能共存?“乡音母语”传播计划主推让乡音回家,母语共存,“让小孩在学校学中文,但回家就让他说乡音吧!”

以潮州话编写的潮州故事性歌谣小曲歌本。
以潮州话编写的潮州故事性歌谣小曲歌本。

乡音不入课堂?长者视频作教材

配合中秋节的到来,“乡音母语”传播计划将于9月21日(星期四)在隆雪华堂筹办一场以“月光乡音与童谣”为主题的筹款晚宴——“乡音‧母语”月光汇演。“当晚,我们会安排7位不同籍贯的老戏乡音,和7道各籍贯的美食佳肴,让观众获得视觉、味蕾上的享受。”张吉安透露,继月光汇演之后,传播计划将走进校园。“至今吉隆坡仅有两间独中学校有兴趣邀请我们到学校提供讲座,分享乡音的美好及重要性。”

他不讳言,直到现在,国内许多学校仍有“不能说方言”的校规。“要冲破这道防线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希望透过传播计划,让大家有所反思。”2015年,张吉安曾受邀到一所学校分享有关乡音的讲座。讲座会结束后,该校副校长竟然走上台说:“大家听听就好,不要在学校讲方言哦!”他指出,现在的老师或家长常会陷入一种矛盾的状态,希望孩子多学一种语言,却又担心他们学太多。“家长们会担心孩子因为通晓太多语言而混淆,导致口音不纯正。”他以自己为例表示,自己在家是以潮州话和家人沟通,但并没有因此而影响需要说一口流利中文的电台工作。“父母会担心孩子学乡音影响他们的口音,但又为什么鼓励孩子花时间学其他语言,包括韩语、日语或其它外语,难道外语比自己的母语来得重要?”

每每说到学母语,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学主要语言都来不及了,有需要或有必要花时间学母语吗?它的价值在哪里?“这并不是需要或必要,母语是我们华人的根脉。”一旦母语消失了,本土华人文化的多元底蕴也将随即消失。“50年后,或许我们的下一代要到博物馆或乡音馆,才能听到以前阿嬷阿公说的客家话。”张吉安说,若真的演变成那样,母语就真的没办法挽救了!“乡音母语”传播计划预计需要耗时2年时间完成,其中包括到各地采集乡音,以导览和解说方式带群众到民间戏台看大戏等等,传播华人传统文化。他透露,传播计划最终目的是希望以乡音编写教科书,让乡音正式走进校园,甚至是课堂。编写教科书和目前采集乡音有何关联呢?“我们现在把老人家所会所懂记录起来,当往后有机会编写教科书的时候,这些视频就是最好的教材源头。”他说。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