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上一层白粉、用一段细棉线,然后嘴巴咬著线,再透过四只手指开开合合,让棉线在脸上不停游走把细毛通通连根拔起……挽面,又称作挽脸。这种传统美容法已有百年历史,也是50年代嫁娶六大礼仪之一,女性出嫁前的修容仪式,象征改头换面能带来好运,也有“有人缘,得人疼”的意义。然而,随著科技发展,美容的方式五花八门,“挽面文化”除了要面对技艺传承的问题,同时也要面临被先进科技的美容方式取代的危机。挽脸,在这个时代究竟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今年53岁的王金兰通晓挽脸手艺,只是多年以来,她都只是自用或帮亲朋好友为主。直到5年前,她参与的会馆组织开放寻找挽脸师傅,她便毛遂自荐。“我4岁就开始接触挽脸,因为我外婆从小就会帮我们挽。”她回忆说道,从小是被外婆照顾长大,有次外婆问说:“来!外婆帮你扮美美要吗?”她不假思索就点头,因为女孩爱美,天经地义。“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那么痛的?!”她笑说,她是家中可以忍受挽脸“痛”楚的人儿。“虽然一开始做的时候会觉得痛,但时间久了,就会习惯。”再加上,挽脸后,脸在发亮时,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挽脸之“痛”,记者也时有所闻。采访当天也鼓起勇气,坐上椅子上,准备尝试的挽脸手艺。王金兰首先会在记者脸上抹上一层粉,然后再用线在脸上来来回回。过程中,还会听到类似“剪毛”的声音。误以为抹粉的用意是为了减轻痛楚,随后她才解释说道,在脸上抹上粉末,是为了让师傅知道已经处理的部分,因为棉线经过的部位,粉末就会脱落。整个挽脸过程需时大约10分钟,痛楚程度属于可忍受范围之内,只是汗毛较为茂盛的区域,包括上唇、眉角等等会比较有感。挽脸结束后,她更不忘提醒记者说道:“不要用冷水洗脸,而是要用热水敷脸。”

挽脸,终究会被美容科技取代吗?

挽脸,在这个时代已经较为少见,但王金兰认为,挽脸不可能会被美容科技取代。“很多时候美容科技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到表层。”她进一步解释说道,虽然挽脸只是除毛,但透过连根拔起,毛孔会更加干净。在涂抹保养品、化妆品时,也会更加服贴、有效。为了进一步推扩挽脸文化,近期的她带著她的“挽脸工具包”参与大大小小的活动,其中包括刚在1月分结束的有你市集。“我还以为年轻人对于挽脸的兴趣不大,殊不知,这场让我发现原来很多人喜欢挽脸的,只是他们找不到地方或师傅。”她更说道,有天还没开摊,就有人开始闻名来排队。“一整天活动,我忙得不可开交,客人一个接一个,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但她一点都不敢到累,她更说道,越“挽”越开心。

对她而言,把传统工艺一代传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传承下去,我们不在(去世)之后,工艺也会不在了。”因此她常会把“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挂在嘴边。“我的孩子们没有兴趣,庆幸的是,大女儿还会一点。”挽脸虽然器材单纯、场地简单,但在这看似方便的背后却潜藏著卫生疑虑,尤其是传统方式是师傅用嘴巴咬著棉线。针对这点,她则说道,5年前也因为疫情关系,她改良了整个挽脸的方式,从过往用嘴巴拉线,到现在只有双手来来回拉线。“卫生层面上,每挽一张脸,我就会换一条全新的线。”她更感性说道,因为技传外婆,所以每次在挽脸时都会想起外婆从小对自己的教诲。“我外婆是一个很强大的女人,我的好厨艺、挽脸都是她教我的。”她更不忘说道,外婆常会提醒自己说,在挽脸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脸上的边边角角。“外婆教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要做一半,不做一半!”

或许对王金兰而言,把挽脸传承下去,也是纪念外婆方式的一种。

林珮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