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善,我的结论是那是每一天的修行——说一句好话,给人家一个方便。不必劳师动众去做,劳师动众的东西未必是好事。你认为对的,结果很可能是错的,你在成就著一些你看不到的东西,好的与坏的,这些都是业力。

林丽沄于2007年发起“生命的彩虹”(Rolf)慈善运动。她从事慈善的方式和理念跟其他慈善机构很不一样。对人性理解透彻的她,坚决不设立基金会或组织,
“因为一旦人进来,理念不同就会乱,有钱也会乱,那就索性回归到最简单的方法去做。”她相信慈善事业是心的工作,假如做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那肯定是做错了。

林丽沄说,自己的强项就是凡事化简。“不管做生意,还是做人,我都保持简单。很多人将事情复杂化,太多事情要顾及,精力就分散。事情一复杂,人事一定复杂,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所以做人做事都好,把它规划到越简单越好。”

林丽沄在90年代初在香港所设计的创意手表和重金属饰品,至今看起来依旧前卫,不退流行。
林丽沄在90年代初在香港所设计的创意手表和重金属饰品,至今看起来依旧前卫,不退流行。

“生命的彩虹”自2007年推介以来,至今已推出了7种颜色的丝带运动,分别是蓝、橘、金、黄、绿、红与紫色,每一种颜色的丝带运动,协助不同领域的儿童和青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你可能也听过的儿童圆梦活动(金丝带)。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机制,让一些不幸的儿童列出愿望清单,捐赠者认领以后,必须为儿童置办礼物,并且必须亲手将礼物交至儿童手上。

她分享一个令人动容的小故事,“在一场儿童圆梦活动中,捐赠者收到一个孩子的愿望清单,要一双8号的鞋子。去买鞋时,他发现8号童装鞋太罕见,犹豫了好几天到底要不要买;为此,他还特地跑去孩子的家替他量脚。结果移交当天带去的两双鞋,完全符合孩子的脚型,当下的满足感全写在脸上,过后他们会自动自发去找孩子,人与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赠人所需 谢人所馈

林丽沄的出发点是推动教育醒觉,无论是受惠者,还是义工或捐助者。对于捐助者,应该先了解人家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捐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送东西的对象是谁;对于受惠者,要懂得向捐助者说谢谢。在发起这项运动的时候,她亲自订下“三不”原则:不可对外筹款、不可利用小孩做广告、不可以有红地毯。这个传统维持多年不变。很多人利用“慈善”印象包装自己,以及身后的生意,但是林丽沄是本著一份慈悲心而开始慈善工作。

这11年来,林丽沄不仅在马来西亚推动生命的彩虹运动,她也到印度、尼泊尔等地为儿童送暖,而橙丝带则推动青少年社会责任活动,不分种族、肤色与大学生频密互动。
这11年来,林丽沄不仅在马来西亚推动生命的彩虹运动,她也到印度、尼泊尔等地为儿童送暖,而橙丝带则推动青少年社会责任活动,不分种族、肤色与大学生频密互动。

她不否认,有些人为沽名钓誉而做慈善,但是她说没关系,她不接受捐钱,如果要名气,就得先放下身段来服务。她说,刚开始时很辛苦,“因为大家习惯移交支票,拍拍照片就当作行善了。很多人会奉承赞助商,替他们开车门或铺红地毯,不论你是谁,在这里没有特殊待遇。”

她从不打肿脸皮充胖子,也不为名利,更从不利用慈善作为宣传生意的工具,而是每年默默地拨出公司的部分营利,坚决不对外筹款,这样才能够有自主权,“公司今年赚多一点,就作大场一点;赚少了,就办小场一点。”

林丽沄说,本地很多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见少。“多一个慈善机构,大家拼命筹款,那是不对的。虽然社会需要关怀弱势团体,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是好心做坏事。

想孩子成材,就丢去香港吧!

林丽沄说自己从小性格软弱,“没有人想到我会当上生意人。”但是从事塑胶生产生意的爸爸,从小灌输她必须有自己的事业,做人要有自主选择权,这样人生才有自由。1992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后,她到家族公司上班,半年后她买了一张飞机票,一个人飞到香港闯事业。

她说,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成材,一定要狠心将他们丢去香港,“因为那个社会太刻薄了,尤其是现在被宠坏的孩子,应该丢他们去一年,回来肯定脱胎换骨。”香港是一个让她快速成长的地方,她笑言,自己在香港学会了商业世界的尔虞我诈,“除了学会‘一脚踢’,好人坏人全做完,真话假话都会讲,那里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

她在香港与朋友合股精品店生意,她是设计师兼老板,因为赞助很多香港明星,打开了她在娱乐圈的人脉。“娱乐圈容易让人变得虚荣,如果战胜不了虚荣心,它就是你的致命伤。当明星会经历3个阶段,在往上爬的时候诚惶诚恐,怕机会被抢走;到达顶峰的时候,怕跌下去。整天做牛做马,放半粒露长腿,就是为了保住地位;走下坡的时候,肯定得忧郁症,而且做人一直在妥协。”那时候的她,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1996年,林丽沄因为妈妈而选择回流大马,并且成立了CreatiVision户外活动策划公司,接下了共和联邦运动会的案子,当年共运会的主题曲《站在世界的目光中》(Standing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就是出自其团队。

为印度筹款 开始了改变生命的10年

在发起“生命的彩虹”之前的10年,林丽沄已经开始在印度偏乡盖学校,建设社区。

28岁那年,林丽沄因姐姐和舅舅的关系,认识了藏传佛教的直贡噶举澈赞法王,“当时印度发生一场水灾,毁了寺庙,小孩子被迫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上课,师父希望筹款重修寺庙,但是信徒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我舅舅便引荐我给直贡噶举澈赞法王,让我帮他们策划一场慈善筹款活动。”

因为要移交善款,林丽沄亲自飞到印度,让她经历了不小的文化冲击,“那是我第一次去印度,一下飞机我就想掉头,玻璃门上都是乞丐的手,身上带著善款,不知该如何走出去。”

在金丝带之儿童圆梦活动移交礼物当天,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送林丽沄离开孤儿院。
在金丝带之儿童圆梦活动移交礼物当天,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送林丽沄离开孤儿院。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抵达目的地德拉顿,看到的情景令她非常心酸,“孩子发育不良,整个环境也很恶劣,她冲口而出答应花10年时间帮助他们建设,就这样开始了慈善活动。”

在那些年月流转中,林丽沄累积了一大班志工团跟著她一起建设村庄。2006年完成以后,做习惯了的大家一直追问她,“接下来要做什么?”才让她动念发起“生命的彩虹”。

“是印度帮我成长”

那10年彻底改变了林丽沄的人生观。“与其说我帮忙印度,不如说是印度帮我成长,改变了我。”她二十几岁浸淫在娱乐圈,事业做得相当成功,她被利欲熏心,要赢不要输,态度不可一世。她说,“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怕被人超越,心里不舒服,其实无论是太富有或是太有名的人,一定都有这样的心理情况,这是赤裸裸的人性。”

可是到了印度,有钱也使不上力的感觉,让她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生活。“我一开始带著拯救整个村庄的使命而去,当时认为很聪明的东西,现在看回去才发现多么愚笨。那里的人活得简单,就算吃不饱,他们还是开心的。可是当我们把繁华与文明带进去的时候,到底是做对还是做错?”

做慈善二十多年,林丽沄看过太多案例了,她说:“很多刚开始做慈善的人都会一股脑地去贡献,可是当别人不感激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委屈与灰心,嚷嚷著不做了,过了一阵子又回来,很多人都逃不过这样的循环。”

林丽沄最新协助发展的项目是舍卫城祇树园,那是古印度重要的思想交汇发源地。她协助上师直贡噶举澈赞法王重振佛教重地,并于7月重现“结夏安居”,是今年佛教一大盛事。
林丽沄最新协助发展的项目是舍卫城祇树园,那是古印度重要的思想交汇发源地。她协助上师直贡噶举澈赞法王重振佛教重地,并于7月重现“结夏安居”,是今年佛教一大盛事。

她的上师很有智慧,“在我刚开始做慈善时,他跟我说,不要跟一个人拿一笔钱,假设你要筹10万块,去跟10万人拿一块钱。你以为跟一个人拿一块钱容易吗?你要去求,人家还未必给你。”

以前经验不足,林丽沄也曾试过好心做坏事,她学会的教训是寺庙不要建太堂皇,否则会招惹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一个好的道场重在内容,而不在于外壳。外壳一强,里面的精神就开始虚,大家都在讲山头,我的庙比你大,我的师傅比你强,就会闹出很多问题。”

慈善应该量力而为

一路走来,很多人响应林丽沄的慈善运动,但是她不接受大家只是送钱过来,而是要真正的出力,“有人说赞助我们食物,我要他们把食物送过来,千万不要送钱过来。”

为什么会订下钱不过手的规矩?她说投身慈善事业近廿年,她清楚看到,钱虽然帮助建设,可是也把人弄得乱七八糟。“曾经有洗肾中心要求我们捐洗肾机,我找了一个朋友捐钱,结果机器没有看到,他们把钱拿去买货车,接送员工上班。虽然他们没有亏空那笔钱,可是用法不对,经过这个教训后,我就不许员工碰钱。”

林丽沄说,做慈善不一定得伸手要钱,“你一定要舒服地做,如果你口袋里有10块钱,就做10块钱的善事,千万别做多,做过多日子久了你会觉得委屈,如果有些人做慈善做到哭哭啼啼的,那么一定是做错了,我也曾经走过那段路。你想付出的越多,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就越渴望别人感谢你,最后都是自己的虚荣心作怪。”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