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慧的生活显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写照,原以为会在医院里担任一辈子的化验师,结果却在被动的情况下成了家庭主妇,虽说目前仍是专业主妇,但在40岁那年多了个身份——红蜻蜓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儿童小说作者,出书、演讲、上电台节目、接受采访。

“不要叫我作家啦,我只是青少年小说的作者。”在李慧慧的生涯规划里,从来没出现过“作家”这这两个字,“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妈妈,因为看著自己的妈妈,觉得很了不起,没念过书但是什么都会,把孩子照顾得妥妥贴贴。”事实上,现在的李慧慧也确实是全职家庭主妇,写小说是自由创作,有时间、有灵感时才动笔,出版社并没有限定交稿时间,也因为这样,2010年“第一届红蜻蜓少年小说奖”获得银奖顺利“出道”迄今,她只出版了4本长篇、3本绘图小说和改写了一本电影小说。

早前上映的电影《我来自纽约》改写版电影小说出自她手,她说:“刚好有空档就接下了,但我还真是低估了这份工作,以为只是改一改或加一些东西,但还真是不简单,对我来说,算是全新的挑战。”将剧本改写成小说的工作在电影还未开拍前就著手进行,剧本只有场景和对白,情感方面还得跟编剧沟通,但当时编剧兼导演张爵西忙著筹备电影,分不了身,希望李慧慧放手去写。“其实才进行不到一半,我就想放弃了,一直在揣测原创作所要表达的情感,很怕写出来的不合对方的心意。”毕竟不是自己的原创作品,有这样的顾虑也在所难免。所幸,电影完成后所带来的感动和她负责改写的小说一致,她笑言:“或许是因为和导演的频率差不多。”

李慧慧:“当年放弃工作,后来也没再重回岗位,确实有些可惜,但决定了就没有回头路,而且若不是当初那个决定,我也不会开始创作,也不会是今天的我。”
李慧慧:“当年放弃工作,后来也没再重回岗位,确实有些可惜,但决定了就没有回头路,而且若不是当初那个决定,我也不会开始创作,也不会是今天的我。”

外资太太回国当作者一切只是刚好

李慧慧的创作走温情路线,当年获奖作品《妈妈满分》一共花了3个星期就完成,一个星期构思,两个星期撰文,赶在比赛截止收件前寄出。

当时之所以会写那么一个讲述母亲和女儿调换身份的故事,她直言:“因为那时当妈妈当到厌倦了”,自嘲当年想成为一名母亲的梦想太不切实际。其实在转为全职母亲前,生物科技系毕业的李慧慧在医院里担任医务化验师,2006年从事机械工程师的先生前往中国天津工作,她才下决心辞掉工作,带著当时5岁和3岁的儿子跟随,在当地定居,一待4年。

中国上学是全天制,早上8时到下午4时,把孩子送去上学后,她有许多空馀的时间,“作为外资太太,我并不热衷美容,也不习惯喝下午茶,基本上只和一个新加坡和韩国家庭比较亲近。”2009年时,朋友告知红蜻蜓出版社举办第一届少年小说奖,那是本地从前没有的事,鼓励反正也是闲在家中的她尝试,“其实我是个很喜欢工作的人,到了那里主要就是带孩子和做饭,几年后其实也挺厌倦了,和先生协议好要在隔年先带孩子回马,毕竟将来还是要回来发展的,孩子再长大一些,到了上中学的年纪才开始学习马来语,肯定会更吃力。”

一切都发生得刚刚好,小说得奖时,正是她原本计划带孩子回国的时候,因先生2个月后也辞职回国,她在顾虑对方可能会再到外地工作的前提下没有重回职场,所以也就没有压力地与出版社签约,成了旗下的作者。

李慧慧羡慕现在的青少年有专为他们而写的小说,“我们以前没什么选择,青少年时期的读物也只有名著,比较沉闷。现在我们让孩子看名著,他们不会要,反之青少年小说比较轻松,先让他们因此爱上了阅读,等识字量多了后,才看名著。”配有插图的绘图小说则是为初小学生准备,内容相对浅白易懂。
李慧慧羡慕现在的青少年有专为他们而写的小说,“我们以前没什么选择,青少年时期的读物也只有名著,比较沉闷。现在我们让孩子看名著,他们不会要,反之青少年小说比较轻松,先让他们因此爱上了阅读,等识字量多了后,才看名著。”配有插图的绘图小说则是为初小学生准备,内容相对浅白易懂。

理科妈妈讲故事 儿子们是首轮读者

李慧慧理科出身,但文字对她来说,也并不陌生,“从小就很爱看书,即便课业不是特别优秀,但杂书倒是看了很多。在中国那些苦闷的日子,也常常上网买书。”说起先生知道她成了出版社作者的反应,她流露真心愉悦的表情:“我终于有一样东西比他强了!他也很吃惊,说想不到我竟然出书。”两人在中学时期就开始交往,先生算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各情节几乎是虚构的,但题材的灵感大多来自生活中,绝大多数是为两个儿子而写,“绘图小说《小铁盒》其实是写给大儿子看的,当初我们刚从中国回来不久,先生应征新工作,有可能要落脚霹雳州的瓜拉江沙,在看屋子时觉得一切都很满意,告诉当时10岁的大儿子我们即将搬过来住,结果他却哭了。”

2010年,李慧慧以《妈妈满分》长篇小说夺得第一届“红蜻蜓少年小说奖”银奖,由此展开她的创作路。
2010年,李慧慧以《妈妈满分》长篇小说夺得第一届“红蜻蜓少年小说奖”银奖,由此展开她的创作路。

5岁的他离开幼儿园到中国去,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第一次割舍刚刚建立的友情;10岁的他跟著父母回国,再一次和同窗们分别,回到吉隆坡后,本以为就此安定下来,没想到还是要再次说再见,“我一直以为他适应得很好,是我忽略了小朋友之前的感情。”察觉到儿子的受伤,她写了《小铁盒》,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常常需要搬家的女孩,因此不愿意和别人建立深厚的感情,故事主要阐述友情的可贵。这部小说后来也被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选为“读吧!新加坡”活动的推广阅读选书之一,李慧慧也受邀到场导读。

小儿成长二三事成素材

近期的作品《甄朵丽要当班长》则是写给小儿子看的,她分享:“他比较内向,班上选班上选了他,他很不愿意,回来告诉我,我就以这个事件为素材创作。”初稿完成,两个儿子是最先阅览的人,有的时候,创作到一半,李慧慧也会请他们先看看,提供意见,“他们会发现自己是主角的蓝本,会说‘哎哟做么你把我写进去,等下人家讲我’。”

想当初结婚5年,几经努力才怀上孩子,李慧慧总算完成成为妈妈的梦想。如今儿子吕熙和(右)及熙乐的生活琐事是她创作的灵感来源。
想当初结婚5年,几经努力才怀上孩子,李慧慧总算完成成为妈妈的梦想。如今儿子吕熙和(右)及熙乐的生活琐事是她创作的灵感来源。

主妇小日子 于愿足矣

在中国生活期间,李慧慧应朋友要求,为她们代购手作材料,帮别人买,她自己也买,一直到要搬离时,才发现满满一箱子未拆封,“所以就开始了网卖生意,没想到反应很好,所以就一直做到今天。”除了售卖材料的网店,她也租了地方,不时进行手作包包的工作坊,“但老师要出国了,租约9月到期,所以会暂停,过后可能换到另一个地点进行吧。”

目前正创作著长篇小说,在暂时不管网店,需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和打点他们生活的情况下,每天大约可抽2至3小时坐在电脑前,“出版社打算进军中国市场,需要到当地跑校园活动做宣传,但是去一趟就是2个月,我实在很难放下家庭过去。”李慧慧不讳言,自己的人生算是平坦顺遂,而外人看来,也根本是幸福的小女人,既然家里不靠版税过日子,她也并没有想要大红大紫的野心,照顾家庭的闲暇把写作当兴趣,出版社又随时准备好将她的文字集结成书,这样的生活,已非常满足。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