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国庆日将至,马来西亚将迎来独立68周年纪念。这是安华就任首相后的第三个国庆,但国庆前夕的“国旗风波”,让本应像征团结的国旗,成了撕裂的缩影,更暴露出安华领导下的团结政府之脆弱。

从倒挂国旗到设计错误,本是一时疏忽,却在政客推波助澜下,被上升为“叛国”、“不尊重统治者”的大是大非。面对这样的情势,安华政府最初的反应是“静观其变”,没马上平息争议,也未引导舆论,反而任由族群对立加剧。这种袖手旁观,反应迟钝,让人怀疑所谓“团结政府”是否进退失据。

安华上任时承诺以“团结”为核心,弥合裂痕、推动改革。但三年将届,社会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族群和宗教议题愈加敏感,改革进展停滞,政治算计凌驾公共利益。事实上,“团结政府”从一开始就是矛盾体——由宿敌政党和阵营拼凑而成,如国阵与希盟、巫统与行动党。这样的联盟靠妥协维系,而不是共同的国家蓝图。于是,涉及固打制、马来人特权或伊斯兰议题时,政府总是裹足不前。从大学预料班非土著优秀生学额课题,无不显示政府缺乏政治勇气,只懂得安抚,而不敢触碰根本。

经济方面亦如此。曾被推选为全球最佳财长的安华,承诺要带领国家走出困境,但民众的“体感经济”却是通胀压力持续。鸡蛋与白米时不时短缺和价格上涨,引发全国怨声;薪资结构停滞,使中产阶级边缘化。为减少庞大补贴,陆绩出台的针对性津贴政策,从柴油、汽油、食用油、电费补贴,未见其利,先闻民怨。至于结构改革,无论是公务员冗员、国有企业低效,还是财团垄断,几乎没有突破。所谓“经济蓝图”和“愿景””,迄今仍被质疑是“雷声大、雨点小”。

最令人失望的,是反贪腐的双重标准。安华声称要建立“廉洁政府”,但司法进程却流满了争议。在前朝高官和与前朝关系密切的商界大亨纷纷被起诉之际,却难掩盖对盟友的宽纵。如对副首相阿末扎希的贪污指控撤销,震惊社会;其他与在朝人士相关的丑闻调查,或进展迟缓,或不了了之。这样的双重标准,容易被解读为政治清算,而非真正的司法独立。如果反贪被视为政党政治斗争的延伸,安华的“改革”将失去道德基础。

国庆的当下,应是国家凝聚的日子,而非政客操弄的舞台。这更是一个契机,让全民反思:这国家未来走向?尤其68年后,国庆的意义,不只是回望过去的独立成就,更在于提醒人们,民主与团结需要不断实践与监督。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华必须清楚意识到,人民的耐性正在消耗,口号不能无限期替代行动。若安华要证明“团结政府”并非权宜之计,就必须在未来两年内交出一份明确的改革成绩单,涵盖经济转型、教育公平、制度透明以及反贪等关键领域。唯有具体且可检验的承诺,才能恢复民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如果安华选择继续模糊与拖延,那么安华与团结政府的国庆也将在倒数。

林建荣

《东方日报》言论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