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买黄金”这句老话,如今再次被市场验证。随著重返白宫的特朗普狂舞关税大棒,让国际贸易秩序剧烈震荡,全球经济成长也随之下调,在这种不确定性激增背景下,黄金成了炙手可热避险资产,其价格也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突破3500美元/盎司高位,迎来了巅峰。不同以往的是,这一轮黄金狂潮不仅是对经济衰退的对冲,更暗藏著资本流向变迁与美元信用危机。

首先,特朗普挑起关税战,意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重塑本国制造业优势。然而,代价是全球供应链断裂、经济衰退阴云笼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最新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将降至1.8%,全球经济增速亦被下调至2.8%,大马亦不能幸免,从原本4.7%下调到4.1%。在这样背景下,市场押注美联储将被迫重启降息周期,降低利率以支撑疲弱经济。黄金,这一既不生息又具天然货币属性的资产,就成了追捧对象。

人们也可从国际黄金供需结构变化中印证了这一趋势。据报导,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全球央行年均购金量都超过1000吨,2024年更创下新高,达到1045吨,这也使到各国央行持有的黄金在市场占比升至1/4。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显然不仅是单纯对通货膨胀的对冲,也折射出对美元体系稳定性的隐忧。

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大经济体近年来就不断在增持黄金,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我国方面,国家银行在去年12月时持有的黄金数量就达到了38.88吨,相比2000年至2024年的平均持有量37.15吨,有所增加。

毕竟,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美军、美元和科技的优势,日渐失色,其中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支撑了美国数十年的繁荣。依据当下数据,美国经济体量尽管只占全球1/4,但全球外汇储备中,超过一半是美元,同时国际贷款、贸易结算和债券发行中,美元占比高达六成以上。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战加剧了地缘政治的对抗与“去美元化”潮流,这也使黄金重新成为全球资本避风港。

实际上,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大马也不断在探索和推动贸易结算本币化、区域化的支付趋势。譬如在2023年时,我国成功与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扩大本币结算(LCT)合作,降低美元在区域贸易中的使用比例。

当然,这种结构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但一旦开始,就如同河流改道,不可逆转。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雷达利奥(Ray Dalio)日前就指出,货币秩序的崩溃、政治秩序的动荡、地缘政治秩序的重塑、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对生产力重构)与自然灾害(气候危机),是全球局势变化的五大根本力量,将颠覆现有世界结构,重塑国际格局。

因此,美元神话逐步崩解,黄金盛宴尚末结束,金子光芒不只照亮资本迁徙之路,也在映照著旧秩序颓败。更值得思考的是,当资本用黄金筑起新的避风港,旧有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秩序没落之际,世界是否走向一个可能没有单一主导货币、以多元资产体系支撑、地缘政治风险常态化的“后美元时代”。

林建荣

《东方日报》副新闻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