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因多个白米出口国限制白米出口,导致全球白米价格不断飙升,也令我国各族主要食粮──白米价格和供应受到牵连,更牵引出粮食安全问题,也把国家稻米公司(BERNAS,简称国稻)垄断的课题推上舆论风口,成了各方讨伐对象。

实际上,国稻垄断课题也是希盟上台前主打的课题之一。因此,首相安华在去年12月上台不久,就曾公开指责富商赛莫达持有的国稻垄断白米进口,取得丰厚的盈利,而一些稻农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因而指示国稻与全国贫穷稻农分享高达6000万令吉利润。赛莫达是在马哈迪首次任相期间建立起其横跨电力、港口、物流、建筑领域的企业王国,被视为与马哈迪关系密切。

依据公开的数据,国稻公司2016年至2021年,每年取得超过1亿令吉的盈利,更在2020年发出高达6亿令吉的股息给股东,而国稻股权是由赛莫达完全持有的公司所拥有,政府只持有一股黄金股。

当然,国稻公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8/09年美国次贷金融风暴期间,全球粮食价格狂飙时,做为唯一白米进口商,就需以高价进口白米,然后以统制价格销售出去,而蒙受高达7000万令吉的亏损

国稻白米进口特许经营权原本是于2021年届满,希盟于2018年上台执政时,曾扬言要撤销有关的垄断,不过在2020年喜来登政变后,上台的国盟政府在2020年尾延长了国稻的特许经营权长达10年,至到2031年。因此,不少方面就质疑,国稻取得白米进口的垄断权,导致国内白米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其丰厚盈利是否是建立在民众的盘中餐上?

国稻其实也是马哈迪当年私营化政策下的产物,其前身为成立于1971年的国家稻米局(Lembaga Padi dan Beras Negara,简称LPN) 。当年,政府设立LPN也是要确保白米价格和供应稳定,并保障农民的福祉。目前全国有近20万稻农。

稳定供应与价格

LPN成立后不久,就遇上1973年的白米供应危机。当年,也因大规模厄尔尼诺现象引发了全球主要白米出口国泰国产量大减,而禁止白米出口,导致区域恐慌,而另一边厢,由于价格高涨和波动大,本地许多白米进口商拒绝或减少进口白米,导致白米短缺,最终政府委任LPN接管白米进口事项,以补足市场短缺,稳定白米供应与价格。

依据LPN财报,在LPN于1996年私营化为国稻公司前,该机构每年可从政府处获得约5480万令吉的补贴,从1972年到1994年总津贴高达12.6亿令吉。在令吉还没有大贬值的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国稻于1996年成立时,获得政府颁授白米进口的经营权长达15年,垄断国内白米进口市场,不过国稻须负起收购本地稻农稻米、稳定白米价格与供应的社会责任。接著国稻公司于1997年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当时大股东为Budaya Generasi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数个农民组织及公司联合持有,其中就包括如今国盟玻璃市州领袖沙希旦家族的公司。

至于赛莫达则是在2009年通过收购香港公司宏德国际集团手中31%股权,再加上本身持有22%股权,才崛起成为国稻的大股东。宏德国际集团则与本地房地产巨头怡保花园集团大股东陈振南家族有关连。在这之前,宏德国际集团也因持有国稻公司股权而受到马来右翼的非议。之后,赛莫达在2014年把国稻私有外,从交易所除牌下市。在2020年前后,市场也有传言赛莫达有意将国稻从新上市,不过最终没有成形。

因此,国稻垄断争议,不只在于导致市场缺乏竞争,也在于于为何股权集中在富商手上?

林建荣

《东方日报》副新闻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