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城中的热门话题,莫过于进口米粮涨价,导致本地白米需求量增加,从而使到供应上似乎出现一些些紧张的趋势。

我国向来是一个白米进口国,国内所生产的白米向来只能供应近70%内需,每年需要从外国进口另外的30%白米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随国家稻米公司(Bernas)宣布,进口米的价格从本月1日起调整,每公吨进口米价格从2350令吉提高至3200令吉,涨幅达36%,而批发商随即表示每10公斤装进口米至少涨价9令吉50仙。

在进口米至少飙涨36%下,不少“荷包告急”的消费者自然转向有政府津贴的本地米,或者减少购买进口米,转向进口米混本地米的方式来煮饭等,如此以来,自然增加本地白米的需求量。

有道是 “民以食为天”,没饱饭吃时就会造反。在宣布进口米涨价后,作为我国长期“唯此一家”能进口白米的国家稻米公司,自然也成为大家“讨伐”的对象。

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未拜相之前,也曾多次公开批评时任政府在进口米上的政策。

他曾抨击前朝偏袒财阀、国稻赚得盆满钵满但本地稻农收入低等等,更在去年11月的大选竞选期间,曾承诺一旦担任首相就会改革国稻、剔除“大老板”。

在安华拜相之后,曾在第一时间被质问垄断进口白米的课题,当时他表示训斥被指控垄断白米进口的马来商人丹斯里赛莫达,后者同意从国家稻米公司拨款6000万令吉捐助贫穷稻农,而在今年3月提呈2023昌明大马财政预算案时曾宣布,国家稻米公司进口白米所赚30%净利资助给本地贫困稻农,同时在特许经营协议上增加了履行社会义务的条例。

但是,这些都是朝向维持“唯此一家”下的调整,并没让人看到国家稻米公司“独家垄断”进口米的生意有出现变化的可能。

寡头垄断

从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日前在国会给予的答案来看,国家稻米公司至少在10年内继续“独领风骚”,独家经营权难以单方面作废。

这除了是因前朝政府已与国家稻米签下10年合约之外,部门给予国家稻米公司的评价相当高,这包括了新冠疫情期间的白米供应没中断及今年新增10项社会义务条例、30%净利与本地稻民共享等。

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白米粮食需严格与专业监管,有一种看法是一旦开放太多进口米准证的话,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恶性竞争,但若要维持“唯此一家”,就必须发挥出资源集中下的优势,否则难免会引人诟病。

笔者认为,在稳定白米价格与供应量上,政府除了启动举措让本地白米增产之外,或可考虑再开放1、2张进口米牌照,以形成一种“寡头垄断”,如此一来,或能形成更有效的竞争。

当然,吃米要知米价,如今的进口米粮涨价也不是因垄断市场的原因,而是由多个因素造成;据笔者从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所了解,如今的进口米价上涨,包括了令吉疲软的汇率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连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都连续出台多项限制大米出口的相关措施。

据他所了解,全球上一季因气候变化导致白米歉收,这一季收成好的话,情况就会有好转,而享有津贴的本地白米的供应也并没那么紧张,只是有些超市因需求量突然增加,新货源来不及补上,因此不需急于囤货。

林淑芸

《东方日报》高级记者、专案组组长。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