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高龄的大众银行创办人丹斯里郑鸿标的离世,不只标志著本地金融业华裔银行家之凋零,也将可能牵动著我国银行业的大洗牌,启动新一轮的银行合并。

这是基于郑鸿标持有的大众银行23.41%股权,是超过2013年金融服务法令下的限额。在有关法令下,单一大股东不允许在任何国内金融机构持股超过10%,除非其超额的持股如郑鸿标,是在有关法令生效前持有的,国家银行才给予个案处理,豁免他们受有关法令约束。

当时,除了大众银行的郑鸿标外,现年80岁的丰隆银行大股东丹斯里郭令灿和82岁的大马银行名誉主席丹斯里阿兹曼哈欣,也获准持有相关银行超过10%股权。郭令灿是通过丰隆金融持有丰隆银行62%股权;而阿兹曼哈欣则持有大马银行11.81%股权。在更早之前的2007年,阿兹曼哈欣也将手上部份股权脱售给澳纽银行,使后者成为大马银行的最大股东,持有21.68%股权。

然而,这项被业界俗称为“祖父条款”的额免,不可能是永久的,甚至是否可由他们的继承人来承袭,也存有疑问,尤其在今年8月时,国行总裁丹斯里诺珊希雅就表明,未来任何个人在金融机构的持股,都必须遵守10%股权顶限。

因此,市场就不时会流传相关银行合并或脱售股权的消息,然而,往往只是空穴来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毕竟,不管是郑鸿标、郭令灿或阿兹曼哈欣,他们的持股规模和估值都不小,以郑鸿标的大众银行股权为例,其23%持股约等于200亿令吉,而郭令灿的丰隆银行股权价值更高达400亿令吉,因此要他们减持或脱售股权,寻找到属意的买家,都不是一件易事。

回看近年来的我国金融业合并,最近一次已是5年前的2017年,当时是由马建屋(MBSB)以6亿令吉收购亚洲金融银行的股权。无论如何,这收购规模相对于金融业而言是微不足道的。马建屋的大股东是公积金,持有64%股权。

国资股权

实际上,在现有8家本土商业银行中,从资产最大的马来亚银行到规模较小的艾芬银行,国资都有著显著的股权,如马来亚银行的两大股东分别为国民投资机构(PNB)和公积金局,持有41%和14%的股权,合共超过了一半的股权;联昌银行(CIMB)前四大股东分别是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24.5%、公积金局14.3%、PNB11.3%和公务员退休基金局(KWAP)6.3%,合共占了56.4%股权;艾芬银行的大股东则是武装部队基金局,持有59%股权。

即使是大众银行、丰隆银行或大马银行,这些所谓拥有显著个人单一大股东的银行,其股权架构中,也不乏国资影子,如公积金局也是丰隆银行,大众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分别持有9.87%和15.2%,其也同时持有大马银行的9.52%股权。

再加上,金融业是一个高度受监管的行业,一切的纵横并购都须获得国家银行的许可,现有8家本土银行的格局就是政府在2000年主导的合并风潮下形成的,当时仅存不多的华资银行如福华银行,也在这股洪流中,消失于大马金融业版图。所以,下一轮的合并推手,依然离不开国家的有形之手。

林建荣

《东方日报》副新闻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