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宣布批准去年尾才成立的大道信托公司(ALR)收购雪隆4条大道,以换取大道不调涨收费,避免加剧民众负担。这4条大道分别为,莎阿南大道(KESAS)、精明防洪隧道(SMART)、吉隆坡西部交通疏散大道(SPRINT),以及白沙罗蒲种大道(LDP)。

据报导,在去年为了不让巴生河流域的大道公司依据合约调涨收费,政府将支付约22亿令吉赔偿金。当局也表明,通过ALR公司重组收购,政府可在不必承担任何财务下,确保这4条大道收费到合约期满前都不会调涨,这也为政府省下未来不调涨收费的43亿令吉赔偿金。

ALR公司宣称本身是独立的非营利公司,表面上政府也没持有该公司的股权,反之该公司将通过发行债券募资收购有关大道,并通过大道收费来维持营运方式,不以营利为目标,一旦偿还收购大道的债务或合约届满后,相关大道将交由政府接收。依据报导,ALB公司5名股东中,其中4人有著官联公司背景。

无论如何,从持股人的背景和获政府祝福下展开重组,ALR公司可视为“另类”官联公司。这或许就是为了避免政府帐面上的债务进一步飙升,而由一家表面上与政府没有直接关联的公司,通过债券募资去持有庞大的大道资产。

因此,若掌控著攸关民众公共建设的ALR公司陷困,政府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理吗?纵观政府或官联公司过往的透明度和治理记录,从朝圣基金、玛拉基金到一马公司的一宗宗丑闻,谁又能保障这些公司的透明度,如何避免政治的干扰和利益的输送?

一些论者就质疑,ALR公司的54亿令吉收购价是否过高,尤其,其中两条大道收费合约届满期不到10年,再加上随著巴生河流域的公共交通日趋完善之际,大道的未来流量是否高估了?另外,政府在ALR公司收购大道后,又会否以延长收费年限来换取不调涨?最终这会否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涨价?

希盟模式

尽管,首相依斯迈的大马一家政府宣称,这模式比希盟执政时建议通过政府直接收购4条大道的价格来得便宜了7亿令吉,但其却忽略希盟的收购价是3年前的估算数据,同时希盟模式下,大道收费会下调30%,但大马一家政府的模式,收费只是不涨,何者更具远见,更惠民,见仁见智。

同时,这模式一旦成功,会否为国内其他收费大道开启重组的号角?当下,全国约有30条大道,全长748公里,其中大部份集中在巴生河流域,且收费合约还没届满。

当然,公路作为公共产品,原应是由政府承担建设的公共设备,然而开路修护却需要庞大的成本,这让本应用税收所得兴建的“收税道路”变成了“收费大道”,让大道成了一条长长的流动“盛宴”,成了拿下经营权的私人企业一头“金牛”。

因此,一个更值得探本穷源的关键核心问题是,不管是在调涨大道收费或重组大道公司方案上,当局为何“厚待”获得经营权的私人公司?而高估的重组方案是否意味“盛宴”结束,让这些公司华丽退场?

林建荣

《东方日报》副新闻编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