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取自互联网

上周,玻璃市巫裔女官员用华语替不谙国语及英语的中国留学生解困,赢得全国赞美声连连。

这段期间也有则新闻,指大学先修班的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华文科考生人数,连续3年不超过300人。学华语的人越来越多,考华文的却越来越少,这个问题丢给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不懂他会如何思考21世纪的问题呢?

网上可追查大马考试理事会的数据,2003年至2007年的STPM华文,每年仍有过千名考生(据说全盛时期有4000多人)。如今一年号召不了300名壮丁征战考场,确实凄凄惨惨戚戚,这不是一个“愁”字就说完的问题。

2007年,我也是STPM华文考生之一。当年仍有千名考生人数,但社会舆论已担心中六华文式微。因为中六华文衰落,将直接影响国立大专中文系的招生来源,影响大马中文教育制度的完整。

当时有人称考生是“中六华文敢死队”,难考的理由和现在差不多,考生犹如变成了民族先锋,大马中华文化传承“靠你了!”。

现在只剩不到300名壮丁,应届考生也许就更“敢死”了。

以个人经验谈,我和同学们报考中六中文,几乎都非为这些沉重的民族感“披甲上阵”。我们之中,许多不约而同在小学及中学时,遇过循循善诱的华文老师,在春风化雨的教育下,体验过中文的美和博大精深。

年少时期,多少学会不食人间烟火的伤春悲秋,最重要也能体会文字语言的奥秘,或对文化习俗感兴趣,才能培养进一步探索的志趣。

中文在全世界的使用广泛程度,已比10年前高,跟英语的经济价值不相上下。如果会听、会读、会说、会写,就可充分发挥中文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还有什么理由说服学子在中文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文老师、讲师、教授、华团领袖、中文报、家长,都应集思广益,如何让年轻一代领略学习中文是终身、快乐且可在社会生存的事,才能鼓励在中文科及其他科目之间摇摆的“中间考生”选择中文。

单单以中华民族情意结说服下一代报考中六华文,这太单薄及沉重。越来越功利的社会,大专生选择科系必然首个考虑出路,然后才是兴趣。中文系的出路其实比大众传播系还广,可塑性也更高,为何落得如斯田地?也许好比市场宣传策略原理,当相同论调已吸引不到顾客(考生)时,需调整的是宣传内容、策略与形象,需要检讨的绝非顾客本身。

蔡志玲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