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自由主义、代表精英阶层的第一大报,《纽约时报》在全球瞩目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时段,花费逾200万美元打了一个30秒长的广告,名为《The Truth Is Hard》(真相难求),激发民众去思考探索真相的意义,也以此作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新闻行业造假的反击。

这则广告播出不久之前,一直走在新闻自由前沿的美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媒体被禁止采访事件,《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洛杉矶时报》和政治新闻网等媒体被白宫拒之门外,禁止它们参加新闻简报会,保守派或一直支持特朗普的媒体却放行,促使特朗普与主流媒体从2015年竞选总统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的斗争进入白热化。

特朗普政府“封杀”行为不仅破坏白宫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更让美国媒体愤怒于特朗普利用权力来削弱报道自由,担忧政府透明度降低损害公众知情权和国家利益,事情真相逐渐被掌握大权的个人或机构所垄断。

真相向权力倾斜的相同焦虑也在大马上演。尽管社会多年呼吁,但政府至今没有废除《1972年官方机密法令》、《1948年煽动法令》、《1984年出版与印刷法令》等影响新闻自由的法律。部分重大场合的新闻采访只限定官方媒体,执政党禁止部分网络媒体采访等行为,都与大西洋彼端的戏码有雷同之处。

此外,一马公司风波爆发时,揭露最多消息的《大马内幕者》和《砂拉越报告》遭多媒体委员会封锁网站,警方动用煽动法令来调查政治人物、媒体从业人员,总稽查司有关一马公司的最终报告被列为官方机密,当中内容任何人都无法泄露,切断媒体的报道渠道。

从在美国、大马发生的政府与媒体恩怨来看,均是以“打假”对媒体进行直接和侧面的管控,特朗普因认为对其新闻报道虚假而与媒体开战,大马官方则是为了防止民众被“假”消息误导。

任何国家政府遏制假新闻本是可以理解行为,然而动用特殊权力让事实淹没在打假之下,却产生了政府自伤公信力,民众对主流媒体产生质疑的两败俱伤的局面。

当民众对政府及主流媒体不信任,就转而相信那些能够产生价值观和情感共鸣的信息或言论,但同时很少求证内容真实性或准确性。这种现象在网络时代更为明显,尤其是社交媒体兴盛让人人都能成为民间记者的今天,形成了“后真相”的新趋势。《牛津词典》把“后真相”定义为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随著“后真相”时代来临,迫切需要捍卫真实的新闻,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绝非“打假”之道,还会将问题本身推向另一个极端,就象《纽约时报》广告词中写道,真相难以寻获,真相让人难以接受,但真相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侯显佳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