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1日讯)霹雳州智能启蒙协会一群障友,参与在甘榜斗华展开的水耕农作物栽种计划,他们的决心证明,只要给予合适的机会与指导,有学习障碍的群体也能实现自立,展现自我价值。
该协会负责人诺雷德阿都慕迪(59岁)表示,这项城市农业计划于2022年7月启动,最初只有霹雳州农业局捐赠的一套水耕系统,包含40个种植盆。
“起初,我们只种生菜,只有5名障友参与。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消磨时间,但没想到却激发了他们对农业浓厚的兴趣。”
他向《马新社》说:“他们似乎很享受种植过程,也获得自我肯定,尤其是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作物收成时。”
诺雷德表示,管理阶层发现障友从播种到收成,都展现了认真与负责任的态度,以及高度的自律,于是决定分阶段推进这项计划。
“参与障友的认真态度也引起外界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提供支持。2024年3月获赠一座温室是个转捩点,使计划得以更大规模地进行。”
“温室建成后,参与人数从5人增加到10人。不仅如此,我们现在还拥有超过1200个种植盆,种植著各种蔬菜,例如生菜、菜心、空心菜和芥蓝。”
“他们每天早上8时至11时在这里工作,有6名男性指导员负责监督他们,向障友分配任务。”
询及这项计划的挑战时,诺雷德告知,参与者年龄介于18至25岁,他们自律且乐于服从指导员的指示,有助各阶段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水耕园地的运作井然有序。
“我们承认障友与其他人有些不同,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引导他们,我认为,他们的弱点不是一项问题。事实上,他们展现出的自律程度,与普通人无异。”
他介绍,收成作物出售给周边的居民,收入除了用于购买农业设备,也作为津贴支付予参与者。
“可以说,我们每个月都会作物收成。这就是水耕法的优势,作物生长周期短。例如,空心菜22天即可收获,而菜心则需要大约40天。”
他补充,在等待收会收成期间,也会持续播种,以确保工作能循环不断,确保产量稳定,甚至增长。
他强调,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为障友提供发展自身技能的空间,同时让他们熟悉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日常工作流程。
“基于现代化水耕系统简便,无需像传统农业那般需给予复杂的照料,因此,非常适合障友的培训。”
他相信,如果这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并得到支持,参与的障友青年,完全有可能成为现代农民。
计划参与者之一的莫哈末韩沙(25岁)表示,他对农业活动的兴趣乃他以前在怡保国民小学特殊班就读时所培养,但没料到自己现在有机会大量种植。
“我喜欢务农,我以前在学校学过栽种农作物,在这里我可以真正实践,例如栽种芥蓝、菜心、生菜及羊角豆。”
这名来自怡保的年轻人表示,看到自己每天精心照料的蔬菜茁壮成长,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也激励他继续投入这个计划。
与此同时,霹雳州农业局局长诺茜延蒂表示,政府已拨款322万令吉给霹雳州农业局,用于在第12个大马计划期间,推动都市农业计划。
“迄今为止,全州917个地点的6420名参与者已从中受益,产值超过13万4000令吉。这笔拨款不仅用于提供基本的社区农业基础设施,还用于资助培训和技术支持,以便参与者能够有效管理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