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5日讯)北霹雳华校教师会主席王明裕针对校园使用与饮酒议题,强调在多元文化与多元信仰并存的社会中,凡事难以以“好”或“坏”作极端化的定论。
他说,不同族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惯,饮酒亦属其中之一。对部分人而言,饮酒是社交与文化的延伸;但对其他人,可能因宗教信仰或身体状况而避之不及力因此,社会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与体谅。
“饮用者须顾及他人的敏感与信仰,而对酒有禁忌者,也不应以个人立场去否定他人的选择。若要制定相关规定,这份文化与信仰的平衡必须成为首要考量。”
他在文告中说,学校,顾名思义,是教育的场域。若将校内设施,尤其是礼堂出租举办宴会或社交活动,难免会遇到涉及饮酒的情形。此时,学校必须在教育原则与现实需求之间作出审慎的抉择:饮酒行为是否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示范?是否会影响学校在社会大众心中的教育形象?喝酒在法律条款内我们需要面对的法律责任等。
“若礼堂位于校区内,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目睹饮酒场面,确有不当之虞;若礼堂设于校区外或与学生活动区域有明确区隔,情况或许相对可控。”
“另一方面,若学校需依赖场地出租收入以维持运作,财务考量亦是现实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这些问题,都是教育行政者必须以原则与智慧并重的态度来面对的。”
王明裕表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陶冶心灵、启蒙思想。凡可能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偏差示范的活动,无论是宗教仪式、动物宰杀,或饮酒宴会,都应在教育原则的框架下进行周密评估与规划。学校管理阶层应以高度的教育敏感度,划定适当的界限,妥善安排与区隔,确保校园环境的纯净与教育精神的一致。
他始终秉持“生活是教育,教育是生活”的办学理念。因此,在处理类似议题时,必须以智慧与弹性兼顾原则与实际,落实分级管理与循序渐进的推动方式。具体做法包括:
一、分流主办单位:由校长或教师和学生主办的校内活动,一律禁止使用酒类;董事会或外部团体主办的活动,则尽量避免学生直接参与或出席涉及饮酒的场合。
二、场地使用与区隔:制定明确的场地使用指南。若活动含酒,应安排在校外或与学生日常区域保持严格隔离,避免学生经常出入或直接目睹。
三、宣传与资讯管理:活动海报与宣传物应考虑学生接触的可能性,必要时采取适度限制或标示适龄提示。我相信学生在其他场所也会接触相关广告或资讯,因此 更重要的是灌输正确的讯息与判断能力。
四、渐进式推广与教育配对:透过家长与师生沟通、健康与德育课程宣导,逐步推行“校园无酒、无烟、环保校园”的目标。
五、财务管理部分:此项为董事部的职权范围,学校与董事会合作无间,我们尊重董事会的决定,董事部也会不时与校长和老师探讨教育层面的考量与建议。
王明裕说:“归根究底,关键在于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与坚持能达到多高?若我们期许校园成为一个纯粹、正向、启发人心的教育空间,那么在制度与执行上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实现。”
“教育行政者的职责,不仅在于管理资源,更在于守护教育的核心价值。唯有以坚定的教育信念为导向,并以生活化的教育实践去落实,方能真正引领莘莘学子,与未来接轨,学生才能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