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6日讯)霹雳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拉尼指出,州政府希望确保州内新开发项目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能由本地人,特别是霹雳人民填补,而非外籍劳工。
他表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唯有让本地人拥有稳定收入,才能带动州内经济链的良性循环。
“霹雳的每项发展计划都必须确保能为本地居民创造工作机会。当他们有了固定收入,自然会在本地消费,而消费活动将推动整个经济链运转。”
沙拉尼指出,若就业机会被外籍劳工取代,经济效益将难以留在本地。
“如果工作由外劳担任,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与本地不同;反之,本地员工会购买符合大马人需求的服饰、家具等产品,让本地商家受惠。”
他今日在怡保为“研讨会2.0:为什么选择包容性环境、社会与治理(I-ESG)和工业转型5.0”主持开幕礼后,于记者会上这么表示。
出席者包括霹雳州议会副议长崔慈恩、九洞州议员谢保恒等。该研究会是由九洞州议员社区服务中心主办,霹雳近打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协会(KPKS)、霹雳近打新闻局、霹雳州城乡规划局、霹雳智库达鲁礼祖安研究院协办。
沙拉尼透露,类似的忧虑也出现在吉打、玻璃市及槟城,三州已在昨日的“北部经济走廊发展理事会”(NCIA)会议上共同提出相关议题。
“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主持的NCIA会议上,我们听取了执行员对现有与未来发展计划的报告,涵盖玻璃市、吉打、槟城及霹雳四州。这些计划非常全面,我们希望借此让四州更繁荣;因此,我们一致认为,未来所有新创就业机会都应优先聘用本地人。”
他坦言,政府也意识到并非所有大马人对特定领域的工作有兴趣,例如隧道建设焊工、电子与电气(E&E)工业技术员、以及海事与物流行业的技能职位。
“以霹雳为例,今年仅有2万8000名学生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他们当中并非人人升上大学。对于不升上大学的学生,我们提供技职教育与培训(TVET);但若他们对TVET不感兴趣,就会造成技术人才流失。若霹雳人不填补这些岗位,投资者势必得从中国、印尼或缅甸聘请外劳。”
沙拉尼说,为解决此问题,霹雳、吉打、槟城与玻璃市四州州务大臣已达成共识,将集中精力确保当地居民能受惠于各项开发计划。
他举例,霹雳州目前多个重点发展项目,包括汽车高科技谷(AHTV)、银谷科技园、吉辇综合绿色工业园区(KIGIP)及红土坎海事工业城(LuMIC),都将带来大量工作机会,州政府将确保这些职位优先由本地人才填补。
九洞州议员谢保恒指出,霹雳州的发展正面临全球趋势的深刻变革,如何把握这些趋势,将州的发展与 i-ESG(包容性环境、社会与治理)及工业 5.0 紧密结合,是当前亟需思考的重要课题。
他强调,这一方向与州政府提出的《2030 霹雳繁荣蓝图》高度契合,目标明确,即让霹雳州在绿色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谢保恒表示,《2030 霹雳繁荣蓝图》不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是一份对人民与未来的郑重承诺。蓝图中强调绿色能源、创新科技、先进制造业及人才培育,并立下愿景:让霹雳成为投资者的首选,推动全民共享繁荣,打造永续且具竞争力的州属经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