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2日讯)行动党太平市议员团队表示,霹雳大直弄益华华小迁校计划在《2026年财政预算案》中获得首相安华亲自宣布,并承诺由政府承担全部建校费用,此一突破绝非孤立的个案批准,而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乃至国家整体教育政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描绘了一幅更为光明和可期的未来图景。
市议员代表刘长一说,华小迁校的落实,体现了政府对多元教育需求的重视。从启动到获批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各部门层层推进、高效协作。这为未来所有微型华小的迁校申请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处理范式,减少了人为干扰和不确定性。
他指出,政府承担建校费用更开创先例,减轻了华社长期以来的筹款负担,让教育资源分配更显公平。这不仅是财政上的支持,更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理应公平分配这一原则的实质性承认。它标志着华文小学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一环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教育资源分配正朝着更公平、更正义的方向迈进。
“整个过程,从地方教育局到州教育局再到中央教育部,展现出了难得的行政效率。这种跨层级的顺畅协作,正是昌明大马倡导的治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首相亲自宣布消息,也说明此事已被视为关乎民族团结的重要工程。这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保障各民族子弟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是国家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昌明大马致力实现太平盛世的基石。”
他强调,董联会、教育局等各方的积极互动,证明民间诉求与政府决策可以形成建设性对话。这种良性互动将激勵更多社区通过合法渠道推动教育发展,而非陷入对立思维。此事的成功,離不开霹雳州董联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奔走与专业提案,这为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正面教材。
他认为,此次成功经验可成为其他微型华小迁校的参考模板。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相关方选择以建设性态度逐步推进,而非执着于争议。这种聚焦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正是社会进步需要的正向动力。
“教育部可据此经验,制定一份《国民型微型小学迁校操作指南》,将益华模式标准化、系统化。这不仅能加速解决现有问题,更能预防未来因人口流动而产生的类似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体现了前瞻性的政策规划能力。”

他续说,这项突破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后续仍需关注校地具体位置、建设进度、师资配套等落实细节。但此刻更应肯定各方为实现太平盛世愿景付出的努力,当教育真正成为凝聚国民的纽带,历史便会在集体书冩中向着更光明的一页翻动。
刘长一形容,大直弄益华华小的成功迁校,如同一道破晓的曙光,它不仅照亮了一所乡村小学的未来,更照亮了整个国家在教育公平与制度改革的前进道路。它雄辩地证明,当善意、智慧与决心汇聚一堂时,一个更加公平、更有凝聚力的昌明大马绝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正在携手创造的现实。
“我们对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为华教的付出,与实干精神给于最高的敬意,同时也显现昌明政府的开明精神,希望所有华教同仁珍惜这一份创历史冩记录的政策,共同维护当下昌明政府的施政。”
吴锡华:昌明政府改革见成果
民主行动党霹雳州兵如港州议员吴锡华指出,大直弄益华华小获得政府全额资助迁校,是昌明大马各项改革中开始收获成果的其中一项,特别是在教育这一方面,展现团结政府的改革决心和行动力,也感谢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和董联会理事的积极和努力促成的成果。

他今日发文告说,华教事务和发展从来都不容易,依靠著各华教团体组织和政府的合作,一步一步向前走,而此次则是华教发展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国人期盼已久的一项改革,也看到政府对华教的重视和支持。
“等了10多年的迁校计划,在教育部和董联会的配合下,促使迁校计划在一年内就提呈并获得批准,甚至获得首相在财政预算案上宣布拨款,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必担心没资金迁校,旧政府做不到,昌明政府做得到。”
吴锡华也强调,华教发展必须靠政府和各教育团体合作才能稳健发展,突破旧制度的限制,益华华小迁校只是踏出旧制度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所有热心教育者和各团体时刻和政府携手继续为华教,为教育做出更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