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活动者在国庆假期一起体验布艺创作,以红树皮染出多彩文化。站者左2为庄白祺。

(太平5日讯)十八丁渔民早年使用红树皮染涩布料,裁切成水衣水裤,过后这门手艺出现断层,近年,红树皮染涩的旅游与经济价值再度被发掘,具潜能为地方上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作为红树皮染涩推手的看见十八丁非政府组织,更放眼从十八丁出发,走进更多地方,激发更多人对手工和创意的兴趣。

看见十八丁总策划庄白祺发文告指出,看见十八丁自2015年起,重新找回渔村流传的“Ni Siap红涩染”技艺。“Ni”是“染”,“Siap”是“涩感”,是一种用红树皮染布的天然方法。

她说,该组识一直透过走进学校、社区与展览,把这门传统工艺介绍给更多人,因此,在今年国庆假期的周末,于太平湖举办了一场“跨艺共染:自然染涩×蜡染×植物印染”活动,是一场结合传统与创意、文化与手工艺的特别展览与体验工坊。

看见十八丁把染涩艺术带到太平湖,并集合来自不同地区的染布老师,一起交流创作,展开一场色彩与故事的分享。
看见十八丁把染涩艺术带到太平湖,并集合来自不同地区的染布老师,一起交流创作,展开一场色彩与故事的分享。

她补充,这次活动由她发起,由在地染布工艺推广者吴恬盈,以及3名热情又经验丰富的布艺创作者共同合作。他们分别来自霹雳曼绒的Ghomah Batik、太平的 Batik Tanuntaya,以及雪兰莪士毛月的Cibabond Studio。

“这次特别把染涩艺术带到太平湖,并集合来自不同地区的染布老师,一起交流创作,展开一场色彩与故事的分享,让更多人认识这门艺术,并以红树皮染出多彩文化,在国庆假期一起体验布艺创作!”

她补充,“跨艺共染”获得霹雳州卓越人才中心支持,为期两天的展览和工坊,不只是学习手艺,更是文化交流。3名老师各自示范他们擅长的染布方式,并带领大家尝试将“Ni Siap”染法结合进作品里,完成一件件独一无二的创作。

庄白祺说:“我们相信,把这些在地的传统手艺继续推广出去很重要。我们的目标是从十八丁出发,走进更多地方,激发更多人对手工和创意的兴趣。下一场跨艺共染嘉年华将于9月21日,于甘文丁培才华小举行,欢迎大家一起来体验、学习、交流!”

雷茗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