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荣(左2起)感谢廖克民捐赠老物件予文化巷。

(曼绒22日讯)阿斯达卡州议员黄天荣指出,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慷慨捐献珍贵文物置放于垦民文化巷,并鼓励游客参访文化巷,了解实兆远福州人辛勤垦殖的历史点滴。

黄天荣日前与实兆远垦场博物馆馆长廖克民牧师在甘文阁旧巴刹社区中心召开记者会时指出,垦场博物馆捐献的珍贵文物包括胶卷机、脚车、胶桶等,旨在让民众透过文物了解甘文阁及实兆远发展的历史。

他也对博物馆、民间组织和华团的鼎力协助,促成实兆远垦民文化巷的落成和提升,表示衷心感谢。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捐赠一辆脚车和胶桶予文化巷。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捐赠一辆脚车和胶桶予文化巷。

他表示,2018年希盟政府原本计划在甘文阁打造历史文化镇,当时虽已获得首笔300万令吉的拨款,可是“喜来登政变”后,前朝国盟州政府却无视反对,拆除最有历史价值的百年巴刹进行重建。

他说,若旧巴刹获得保留,去年将进入100周年纪念。所以,如今政府努力重新定义重建后的甘文阁旧巴刹社区文化中心,在甘文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且设立垦民文化巷,就是为了避免让重建工程沦为白象计划,成为只有空壳而没有灵魂的建筑物。

“我们将文化巷设计成具有4大主题的立体壁画,增加游客与壁画的互动性,透过壁画推广旅游业。文化巷成功与否,需要当地人配合响应,将经济活动带入此地,就能开始吸引顾客。我们鼓励民众参与当中,做生意和市集,希望将这里打造成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巷。”

他补充,文化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慢慢推动人民了解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他呼吁更多民间组织和社团积极配合,把实兆远的文化和人文旅游带动起来。

黄天荣(左起)与廖克民参观栩栩如生的壁画。
黄天荣(左起)与廖克民参观栩栩如生的壁画。

另一方面,廖克民牧师说,文化建设工作需三股力量,即政府、社团及民众的鼎力支持,方能在文化沙漠开出江河,恢复昔日繁华。

“实兆远垦民从在1905年开始种植橡胶,因世界大战的需求影响胶价,使橡胶业带动实兆远福州垦场取得成功。透过捐献橡胶业有关的象征性文物,博物馆希望能够民众能了解前人如何辛苦栽树,后人才得以乘凉。我们应饮水思源,努力传承文化。”

他说,自2003年起,他就有一个打造文化街的梦想,成功申请林称美路后,他才知道原来梦是可以实现的。

“甘文阁又称牧师楼,区内教会和学校林立,证明镇上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工作蓬勃发展,同时也带动曼绒和实兆远的经济起飞。早期十字路并不热闹,牧师楼才是市镇的中心点。”

他强调,地方文化建设工作非常不简单,需要各方力量配合。政府和市议会需给予政策支持,社团包括教会和华团需要团结力量,将文化传承工作视为己任,发扬华社饮水思源的精神。同时,人民也应该给予文化工作者支持和鼓励,才能够在文化沙漠上开创绿洲。
 

雷茗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