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5日讯)拉曼大学(优大,UTAR)研究团队将位于金宝校区农业园区的K11湖(亦称第13号湖)转变为生态水产养殖示范湖的努力终于有成果!
首批高价值淡水鱼试于1月8日投放到K11湖。这一重要时刻由该计划3位核心研究人员黄伟霖副教授、张巧宜副教授及黄艾琳博士主持,并由高等教育与研究所(金宝校区)副处长潘莉娟博士、拉曼大学农业园管理委员会主席佩德拉姆副教授,以及理学院(研发与研究生课程)副院长郑钋璟博士共同见证。
该大学在文告中说,该活动是“透过永续鱼类养殖改造拉曼大学金宝校区K11湖”计划的后续行动。 计划由理学院黄伟霖副教授领导,并由张巧宜副教授和黄艾琳博士共同参与,隶属于农业食品研究中心。
“研究团队计划分批向该湖投放约1万500条鱼,其中包括多种高价值淡水鱼类,如白须公、苏丹鱼、蓝邦鱼及水果巴丁鱼。”
张巧宜说:“首先,我们在水产养殖设施中培育这些鱼苗,直到它们长到适当的大小或幼鱼阶段。这种做法有助于确保它们被投入湖中后有更高的存活率。”
“此外,我们正在探讨与渔业局的合作,通过引入本土鱼类,如骨唇倒钩鱼,学名“Osteochilus vittatus”来扩大本土鱼类。
她表示,作为2020年启动的知识转移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以K11湖为模型,贡献有关永续水产养殖、水质分析、鱼病控制、生态旅游、行销和供应链模型的知识。
“此外,研究团队对K11湖的使用展示了利用废弃锡矿湖进行水产养殖的前景,以及永续运作的方式。”
此外,潘莉娟指出,目前没有太多关于在前锡矿湖中进行水产养殖的科学数据。然而,透过这个项目,加上大学现有的设施,我们将能够收集重要数据,例如:鱼类在湖中茁壮成长的最佳条件、养殖鱼类的品质,以及可持续渔业养殖的良好实践。
她说,今天是这个项目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该项目进展的重要里程碑。
佩德拉姆则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并对该计划寄予厚望,认为它将成为吸引更多潜在合作的桥梁,不仅限于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还包括植物研究和林业领域。
他指出,过去的研究合作促进了知识、技能和专业经验的广泛交流,同时也获得了资金支持,为农业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因此,他相信,该计划有潜力激发更广泛的合作,使师生能够为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提升生活品质与环境永续性,赋能社区发展,同时推动农业园区朝著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
“此外,这些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与专家伙伴合作,结合实务经验进行研究;怀抱这个宏伟愿景,农业园区将成为区域内的研究与发展中心,对环境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