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8日讯)工程部长拿督斯里亚历山大指出,全国范围内的雨量监测站已成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某地降雨量超过115毫米,系统将自动向相关地区与部门发出预警信息,让地方单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他说,目前全国已设有73个雨量监测站,覆盖所有高风险地区,配合工程局灾害行动室系统(BiGBen)运作,能即时侦测、分析及发出预警,以便地方政府、救灾机构与工程单位第一时间作出应对。
此外,他今日巡视浮罗山背—直落巴巷路段土崩修复工程时说,随著东北季候风来临,工程部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BiGBen系统全天候监测超过2万7000个斜坡,其中2000个被列为高风险斜坡,皆处于持续观察之中。
他指出,BiGBen系统不仅记录每个斜坡的地理位置与风险等级,还能判断是否需要立即修复或仅进行周期性监测。
不会等灾害发生才反应
他表示,工程部每年拨出2亿至3亿令吉的预算,专用于全国斜坡与联邦公路的安全与修复工作。
“防灾的关键在于提前准备,我们不会等灾害发生才反应,而是通过数据与科技,精准预测与即时应对。”
他透露,公共工程局已针对东北季候风季节(从本月5日至明年3月)完成全方位防灾部署,包括与地方政府协调雨量预警信息机制及动员应急队伍。
谈及浮罗山背近期的土崩事故,他指出,工程部已批准拨款130万令吉,以修复10月23日与24日受损斜坡,工程将于11月14日动工,施工期预计4个月。
“这项工程采用长期斜坡维护合约模式执行,确保应急反应更快、修复流程更简化,体现昌明政府对民生与安全的重视。”
他强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已成为新常态,防灾体系必须以科学与数据驱动。